“李團長,你覺得這次演習誰能贏啊!現在就咱們兩個人,不用擔心會有第3人知道”。
一位來自於總參謀部的上校湊到李寧的旁邊,用眼神瞟了眼四周後開口問道。
“這個我可說不了,在沒到最後宣布結果的時候,天知道會不會發生什麼足以讓大局逆轉的事情。
不過紅方勝利的可能性,我目前估計也就在二成左右,如果那支快速機動的小隊能夠斬首成功,勝利率能提到二成半。
平局的話我估計是三成,至於剩下的就是藍軍在最後取得勝利的概率。
我這就是自己推斷著玩兒,沒有太多現實依據進行佐證,所以你們千萬彆當真”。
聽完李寧態度極其謙虛的判斷,對方的心理極其的不解,首先說推斷著玩兒肯定是假的,要真信了他說的話,那自己前麵的30多年就白活了。
可問題是大家都覺得紅方會取得勝利,人家斬首小隊都快突擊到藍軍總指揮部附近了,難道還能出啥意外嗎?
李寧見到對方的表情後,瞬間便猜到他在想什麼,確實,紅方取得勝利的可能性較大,可也隻是較大而已,不過他並不打算繼續說下去,反正用不了多久結果就能出。
“李寧同誌,能不能再說的更細一些?我是來自於總參謀部的陳副處長,你之前可是紅方的副總指揮呀!對於戰場的了解比我們要深得多”。
一名大校走過來小聲勸道,對於首長的請求,李寧當然是點頭答應下來,雖然此人不是他的直係領導,可擴張自己的人脈,與他人交好還是要做的。
要不然以後萬一到總參謀部工作,或者是有事求人都不好開口。
〝現在紅藍雙方指揮部的價值並不高,因為全場都是電磁乾擾,通訊在無法恢複的情況下,那就是一個普通的營區。
而紅藍雙方之所以要對這個沒有多大價值的目標發起攻擊,則是有著其他原因。
比如說斬首成功帶來的士氣價值,以及消滅對己方造成通訊嚴重乾擾的罪魁禍首:藍方的電子戰中隊,紅方的電子對抗連。
這兩支把作戰技能全部點在電子方麵的部隊,都駐紮在指揮部附近,之前藍軍突擊紅方總指揮部,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消滅電子對抗連。
隻要將它消滅,那紅方就會完全喪失通訊的能力,指揮效率瞬間倒退幾十年,甚至是回到一百年前。
而藍軍的指揮效率並沒有下降,之後通過不斷的打襲擾戰,運動戰,攻堅戰,可以很輕鬆地贏下整場演習的勝利……〞
“那你這麼說的話,藍軍不是應該要輸了嗎?紅方當初是提前把電子對抗連偷偷摸摸調走了,藍軍可沒有啊!”
又是一位被這邊動靜吸引過來的大校問道。
“這就不得不說到藍軍在各方麵的厲害與強大了,我是702團的副團長,我們團作為全軍的拳頭,還沒有配備電子對抗連。
在沒有額外配屬的情況下,隻有在師級以上演習時,能得到上麵調配下來的電子戰部隊,而且規模頂天也就是一個連。
有時還需要將它們進行集中管理使用,在普通團級單位下麵,壓根就沒有電子作戰部隊,可現在演習中的藍軍卻不一樣。
電子對抗中隊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副營級,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裝備數量,都比紅方的要強。
更彆說藍軍肯定也留有後手了,如果不能趁著偷襲造成混亂的間隙,紅方取得決定性的優勢,否則根本就打不下來呀”!
其他幾人聽到這個結論,以及推論方法全部都不說話了,李寧的判斷核心就隻有一個,那就是藍軍可以經曆一次,兩次被偷襲所造成的損失,可紅方但凡走錯一步,就會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如此極端的情況,即使換他們來擔任紅方的最高指揮官,也很難取得最後的勝利。
而藍軍那邊彆說派去一個指揮天才,哪怕是個隻會根據參謀給出的建議,來下決定的庸才,獲得勝利的幾率也很的大。
就像你從小學到高中十幾年間,拚命的學習,努力,最後高考獲得的成績隻達到了報考清華大學的最低分數。
而你的同學,從小到大就是吃喝玩樂,能力不強,卻能夠通過競賽的方式,進行保送,就算比賽失敗也沒關係,有一所僅次於清華的大學來兜底,簡直是想想都讓人感到窩火。
“所以鷹醬真的是不可戰勝的存在嗎”?
他們的想法李寧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去解釋,勸解什麼,因為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發生在50年代初期的那場戰爭,兔子一口炒麵一把雪,用落後的小米加步槍,硬生生的將17個堂口給打趴下,聽上去確實挺讓人振奮。
可如果兔子的裝備不那麼落後,雙方的武器代差不大,最終結果還會是如此嗎?最終隻會是個普通的停戰嗎?
答案自然是否決的,如果當時雙方的武器代差不大,估計鷹醬和棒子早就被趕下海裡喂魚了,說不準幾年後,兔子去富士山下看櫻花都不用辦護照。
問題是曆史沒有如果,“戰爭最終還是靠人”,這句話說的並沒有錯,可裝備水平提上去能大幅度得提高雙方的交換比,降低己方的傷亡,增大最終獲得勝利的可能性。
畢竟裝備也是戰爭的一部分,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指揮官所背負的的壓力。
而現在兔子正在做的,就是不斷的加強科技水平,從而提高部隊的戰鬥力,在未來群狼環繞的環境下,有著一塊屬於兔子的立足之地。
喜歡50年的軍旅人生請大家收藏:()50年的軍旅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