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走在隊伍的中間,不斷的講述著自己曾經的戰鬥經曆,以及前世在網上看到的一些東西。
而這也是這次拉練訓練中的一部分,既能向戰士們分享作戰經驗,又能成為訓練注意力和戰場關注力的方式之一。
早在出發之前,李寧就特意從一連二連抽調了20名精銳老兵。
讓他們拿著一種特殊的激光發射器,躲在隊伍前進路線的周圍,時不時就從隱蔽的地方突然鑽出來,照射一下走在隊伍中心的“月球車”。
要是照射成功並且沒被抓住,那他的任務就算成功了,如果被抓住也不算失敗,但要是照射失敗了不說,還被抓住了,那夜間淩晨200~400的警戒工作,就交給你了。
相信值過夜班的人都知道這個時間段有多麼的難熬吧。
一轉眼時間來到了傍晚,天邊出現了美麗的夕陽,但此刻卻無人有閒心去欣賞,所有戰士都在乾這一件事情,那就是小心翼翼的修複塹壕。
702團的野外拉練訓練每年都會組織好幾次,而合適的路線往往就那麼幾條。
時間一長在每個適合修整,或建造防禦節點的地方都挖好了簡易的工事。
即使因為風吹雨打,再加上塹壕全部是由泥土而成,沒有使用混凝土和木材進行加固,所以許多地方都出現了塌陷。
但怎麼說也能減少一部分的工作量,更何況適合建造陣地的位置也不多,所以大部分時候都是在原址上進行翻新。
不過這個工作聽起來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卻並不是很輕鬆,因為李寧沒有將這個塹壕設定為友軍挖掘且一直掌控的,而是敵人遺留下來的。
這就很讓人難受,誰也不知道敵人在撤退時,有沒有埋下過地雷,所以必須要讓工兵先用金屬探測器整體檢查一遍。
然後才讓戰士們上去進行修繕,在這個過程中還必須小心,現代化的反步兵地雷的發展方向之一,就是減少內部的金屬材料,以此來躲避儀器的檢測。
特彆是像蝴蝶雷這種個頭較小,外部通常是由塑料製成的武器,它的威力確實不是很大,將一個成年人炸死都很難,問題是反步兵地雷從來不是將人炸死為第一目標,炸殘才是他的目的。
誰也不想一場仗打完自己成了殘疾,有的時候那可是比死了還難受,所以不小心都不行。
也是因為這個緣故,200餘名極其認真的戰士,挖掘速度還趕不上20個農民工,預計還要再花上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基本完工。
李寧看了一眼手表,又看了一眼天邊的夕陽,向兩個連的炊事班下達命令:“準備做晚飯吧!你們先去周圍撿些柴火,給咱們每一名戰士都灌一壺熱水,順便把那個咖啡和茶葉也煮了,放到水壺裡麵。
張連長,等會兒你組織戰士們睡覺,今天晚上有任務,估計得熬到後半夜”。
“是”。x3
“李團長,讓戰士們搞夜間訓練,我不說什麼,平時我們警衛連也搞過,可是領導他們晚上……”
在三人離開走遠後,一位保護領導安全的中尉,站在李寧的旁邊小聲的勸道。
成年人熬夜頂多會精神疲勞一下,事後幾天多睡一會兒,將覺補回來就不會有什麼隱患。
可老年人,特彆是那些工作繁忙的人,一旦出現睡眠不足的情況,很可能會嚴重影響未來幾天,甚至是一兩個星期內的工作。
如果隻是一名普通的百姓也就罷了,頂多是被上麵的領導罵幾句,自己這個月的獎金沒有了,但彆忘了參觀的領導中,還有兩位年紀在48歲以上的副軍級少將。
他們要是在辦公中出問題,受影響的將是幾十人,甚至是上百人的未來。
“這件事情需要你去跟領導他們進行商量,我們此次的目標是訓練,一切肯定是以訓練為主”。
看著對方麵露為難的表情,李寧內心已經笑開花了,為啥要將夜間訓練放在第1天到晚上?還不是想讓領導們知難而退,意識到這裡並不是享受的地方,各回各家嗎?
當然絕大部分的軍官是肯定不會走的,熬夜?誰沒熬過呀!幾天不睡覺的經曆不少人也都有。
可這隻是第1天,接下來的幾天裡的訓練自己還會邀請級彆不高的軍官參加,戰士們不過20出頭的年紀,正是精力旺盛的階段都能感到疲憊,更彆說年紀在30歲以上的校級軍官呢!
幾天下來就沒有精力,到時候就該建議結束交流活動,每個人從哪裡來,回到哪裡去。
現在好不容易快要達到預定效果了,你讓我結束?怎麼可能?而且今天要是沒人感覺累,明天李寧都打算將一營的一連二連分成兩部分。
上午1連出去訓練,二連在家休息,下午顛倒過來,晚上再一起進行訓練,絕對能把參觀的人給累癱了。
至於說作為702團在這裡的總指揮,自己的精力能否跟得上?那旁邊不是還有一營營長嗎!讓他暫時來統籌全局不就完了。
以後每次有參觀領導的拉練,都會有一個團部領導跟隨著,可能是副團長,可能是政委,也有可能是參謀長,團長親自來的幾率也不是沒有,兩三個人輪班,就問你誰能比得上。
不得不說,李寧的這個計謀確實不錯,一般人就算是發現了些端倪,也能用正常訓練為由,將其堵回去。
當然要是兩位副軍級少將,親自前來勸解那他也沒招,畢竟級彆差的太多,中間整整隔了整整三個級彆,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每次來的領導都是將軍。
兔子家的將軍數量還是比較少的,並且含金量都比較高,人家平時的工作都挺忙,可沒有時間來一個團級單位學習,頂多是路過來參觀一下。
這次也是一樣,第27軍副軍長來702團的主要目的找王慶瑞要經驗,把自己看中的下屬撈回來。
所以真正報學習目的來的上校軍銜以上的軍官,隻有第24軍的一位參謀長,以及一位大校,兩個來自於84集團軍的上校團長。
未來的規模也就是這樣,也就是上校這一層次的軍官會多一些,偶爾有位大校軍官親臨,並且看破不說破是規則,如果有人要執意打破它,那索要冒的風險與代價可不會少,一般人也沒有這個膽量打破常規。
喜歡50年的軍旅人生請大家收藏:()50年的軍旅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