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團長這件事情我清楚,可……”
“有什麼問題你說吧!如果我能幫你解決的,我一定幫”。
“當初去士官學校進修,我有一個非常好的同鄉兼同學,他現在在咱們軍司令部的警衛連任職,出發前他給我打電話說……”
吳班長說著,再次用目光掃視了一下周圍確認沒有,然後伏在李寧的耳邊,繼續說道:“新任702團的團長已經確定人選了,據說是隔壁師黃副參謀長。”
“怎麼會是他?”
李寧聽後也感到了不可思議,702團現在正處於改革的關鍵時期,照理來說派來一個革新派最為合適,差一點的,來個守成派似乎也行。
問題是這位黃副參謀長的古板,在整個首都軍區都是響當當的存在。
大部分人對於改革的態度就隻有兩個,第一為支持,第2個就是否決。
無論選哪個態度都有合理的理由,如果改革的前景好,那自然是要加把力氣拚上一次。
如果前景不好,那就停下來先按部就班的發展,等到以後有機會再談此事。
可這位卻偏不,對於他來說隻有一般人才會從這兩個選項裡進行2選1,他要做2班的人。
人家上任一把手後,先是將改革的事宜全部叫停,要進行整體的檢查,以防止前任領導有假公濟私的行為。
這倒也沒什麼,大部分的領導也都會這麼做,畢竟誰也不願意屁股底下,埋著一顆隨時引爆的地雷。
但讓人驚訝的還在後頭呢,他裝模作樣研究一會兒,然後隨便拿出個理由,要求下屬把改革帶來的一切變化,全部恢複成改革之前的模樣。
要是改革造成了比較壞的影響,那也就不說什麼了,誰來都隻會這麼做。
可改革偏向於好的那一方麵,他依舊選擇開曆史倒車,這就讓人難以接受了。
對此他給出的理由很簡單:我不是一個能力出眾的改革派,也不敢篤定改革能夠成功,也無法在保證改革完成之後,沒有一時難以發現的隱患存在,以前的製度或許有些落伍,但他們都經曆過曆史的驗證,明顯比新東西更加有保障。
因為他在公開場合表明的理由,使上麵的領導對黃副參謀長的任用,呈現出怪異的統一。
一方覺得他是個保守派,應該放到需要穩重的職務上。
另一方則認為他以務實為主,同樣認為應該放到以穩重為第一要素的崗位上。
事實上他也是這麼做的,並且在做副手的時候,工作能力還是比較出眾。
有一次軍區的領導到基層視察工作,還親自對他的工作效率和準確性,在兩個集團軍大部分的師級領導麵前作出了表揚。
一時間可謂是風頭無量,可惜後來他就做出了開曆史倒車的行為,否則也不能年紀快45歲了,還隻是一名正團級的領導。
“放心,他來就來,702團不會亂,上級領導也不允許它亂,改革方麵是我主抓的方向。
如果他硬要著恢複原狀,不僅無法向上級領導交代,也會斷了咱們團大部分軍官的晉升之路。
我就不信他還能將咱們團,幾十名正連級以上乾部直接換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