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同時,李寧將幾張大概的圖紙鋪在桌子上,第1張畫的是一個越野車,隻是後麵的車鬥換成了一個箱體,箱體上又開了七八個洞,懂行的人一看便是安裝導彈的。
看尺寸應該是便攜式防空導彈,其他型號的導彈塞不進去。
接著是第2張,還是差不多的越野車,變化比較大的是後輪添加了兩個輪子,在車鬥裡安裝了一具高炮。
之後的幾張圖紙上畫的,則是他倆的小改和大改版本。
小改主要是換裝不同的武器,比如說原本放置在車鬥的87式25毫米雙管高射炮,換成了35毫米的。
李寧為了減少自己在上的繪圖工作量,已經並沒有對車輛進行改動,畢竟25毫米和35毫米火炮的後座力,可是有著天壤之彆。
至於大改,那就是整車式的變化,原本的吉普直接變成了裝甲車。
這麼做的好處是載重量大幅度的增加,像自行高射炮在猛烈開火射擊時,車體能更穩,精準度會大幅度的提升。
並且在履帶式比輪式在複雜地形上具有更好的通過性。
至於缺點嗎?維護費用高,耗油量高是無論如何也跑不掉的,除此之外履帶行駛速度往往會低於輪式。
“你這個圖紙怎麼說呢?看上去確實挺不錯的,說明你是真的下了功夫去設計,我現在都懷疑在你以前是不是學美術的?
不過,那什麼‘寂靜狩獵者’,就不能跟我透露一二嗎?沒有畫出具體的圖紙,哪怕是講一些技術細節也好啊。
你這樣吊人胃口,我真的很想揍你,知道嗎?”
陳副司令員剛開始還滿臉笑意,可說著說著麵色變得越來越陰沉,那表情仿佛在說自己的心愛之物,被某個不長眼的小賊奪了一般。
其實並不難理解,無人機對於部隊戰力的提升之大陳副司令員深有體會,那為什麼不裝備呢?
國內有能力進行成規模化的生產,至於說所需要的費用比較高,其實小批量裝備真花不了多少錢。
單價幾千元到一兩萬元左右,部隊每年掏出個幾千萬出來,不出五年下來就能攢個十幾萬架,遠遠超過了真實需求的數量。
真正讓大家害怕的是被敵人拿去模仿。
舉一個例子,世界上第1艘無畏型戰列艦是約翰牛家的無畏號,他被稱之為戰列艦的分水嶺。
在他之前設計建造的戰列艦,被稱之為前無畏艦,在他之後幾年內設計建造是無畏艦,至於過了十幾年之後,則發展到了超無畏艦。
後來有人評論說,如果當初第1個設計建造無畏艦的不是約翰牛,而是位於歐洲大陸的漢斯虎,那日德蘭海戰的最終結果,說不準就會因此發生巨大的反轉。
進而影響s1賽季的進程與結果,說不準後來的s2全世界大亂鬥,直接就沒有了。
可如果真的站在漢斯虎的視角上來看,即使他們知道無畏艦的好處,大概率也不會先去製造。
因為當時兩國都發起了軍備競賽,約翰牛打出的口號很有意思:漢斯虎家建造一艘戰列艦,他們就要建兩艘。
事實上它們也是這麼做的,並且作為當時工業水平最高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約翰牛還真有這個底氣。
所以說無畏艦越晚被製造出來,約翰牛的損失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