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不知為何,聽到父皇一句都一樣,李泰一時間竟然淚流滿麵,他捂著臉低著頭。
李世民拍了拍這個兒子的後背,道:“回來了就好。”
隻是想起小時候,李泰就想起當年朝中的一些言論,那時候朝中的閒言碎語不少。
隻不過到了現在,那些閒言碎語都可以不用在意了。
其實今年兄弟姐妹們都會回來,是因為今年是長孫皇太後的六十大壽,因此今年的新年一定很熱鬨。
與父皇母後用了飯,李泰帶著妻子就回了長安城。
長安城的魏王府邸,隻有一個家仆前來迎接魏王。
李泰聽著家仆的講述,平日裡這裡隻有李欣住在這裡,李欣身邊也不需要太多的仆從,就驅散大多數的仆從,隻留下了一兩個老家仆照顧。
近來欣兒時常去安寧村,也常常與東宮太子玩鬨,或者是晉王也會照顧一二。
李泰也沒有想到,還是當初的兄弟幾人最照顧自己的兒子。
這個時候李欣正在東宮與太子一起上課,李泰便讓人收拾府邸,自己坐在這裡院子裡休息。
一直等到了夜裡,才看到兒子李欣回來。
“父王!”李欣快步上前,又顯得有些局促停下了腳步行禮。
“嗯,長高了。”
“孩兒近來十分想念父王……”
說著話,這孩子的話語聲有些哽咽了……
翌日,李承乾在皇宮的西苑見到了多年不見的青雀。
如今的青雀瘦了許多,留著短須,神色上多了一些疲倦倒是眼中還很有精神。
或許一直在追求學識的人,眼神多是有神采的。
李承乾遞給他一盆柑橘,道:“這是嶺南送來的,給慎弟送去了不少,宮裡留了些也吃不完。”
李泰拿起柑橘,剝開仔細品嘗著,道:“嗯,慎弟一直以來都喜吃橘子。”
李承乾喝著茶水道:“朕讓人在洛陽種了一些橘子,不過長得並不好,又改種了梨。”
內侍將一個木盒子放在魏王的麵前,而後小步退下。
李承乾又道:“你多半能用到這個東西。”
李泰接過盒子看了片刻之後,才將盒子打開,其內是一塊用木邊框框著的琉璃鏡片,琉璃鏡片很透亮,比之外界所見的任何琉璃都要好。
“父皇要將當年閻立本所畫的六駿圖收入昭陵。”
李泰的目光還看著手中的琉璃鏡,低聲道:“昭陵如何了?”
李承乾頷首道:“都挺好的。”
“這琉璃鏡是……”
“以前給小兕子做了望遠鏡,朕讓人在老君山建設了天文台,之後少府監燒鑄出來的琉璃就越來越好了,也就有了這個放大鏡,嗯,此物名叫放大鏡,用來觀察事物的細微處,不過用這個東西時要小心。”
李泰道:“為何?”
李承乾拿出一張紙放在一旁石桌上,又將望遠鏡懸在上方,大約過了一盞茶的時間,紙上飄起一縷煙。
李泰見到紙張上有了些許焦黑的一個點,還有些細小不易察覺的小洞。
“這是……”
李承乾解釋道:“很多人都覺得陽光是溫暖的,抬頭看太陽的時候會覺得耀眼,眼睛會覺得不好受,可在放大鏡下,陽光的溫度會被放大數倍,集中在一點上。”
用光線或者是光的傳播來解釋這個原理很複雜,李承乾儘可能解釋得簡單一些,用溫度上來解釋。
看起來李泰也不想要追根究底去追問。
李承乾又道:“不要用這個東西看太陽。”
李泰心領神會地點頭。
“朕還知道你帶不少土壤回來,用這個來觀察土壤正合適,括地誌不隻是在地上的事,朕更希望有關土壤的記載,將書籍與智慧流傳下去,千百年後的人們再翻看書卷,會想起來在我們這一代就有人開始鑽研這件事。”
李泰低聲道:“可文學館至今沒什麼收獲,最多找到一些屍骨。”
“什麼屍骨?”
那些屍骨要論起來大概是很久遠的事,李泰懷疑那些屍骨可能是存在於春秋戰國時期,也隻是從一些挖出來的青銅器中推測出來的。
人類腳下的地殼很深,一層層的土埋葬著一個又一個的時代。
聽李泰講述完,李承乾也喝完了杯中的茶水。
李泰言罷,頗為挫敗地長出一口氣,“皇兄,也給弟弟妹妹們準備了賞賜?”
身為當家大哥,自然是都準備好了,不隻是給李泰這個放大鏡,每個弟弟妹妹都有。
李泰詢問道:“吳王就要回來了,青雀在來時與他在潼關相見,這兩天應該就到長安城了。”
“其實朕也不用給恪弟什麼,若真要給他……那就給他一把劍吧。”
李泰忽然笑了,笑了好一會兒,才道:“一把劍更適合他。”
今天的天氣很好,皇宮正在準備長孫皇太後的六十大壽,這些事都是麗質與東陽兩姐妹在安排。
本就是母後的大壽,這兩個妹妹如此上心也就由著她們了。
“陛下,京兆府奏報。”
李承乾接過奏章,詢問道:“誰遞來的。”
“回陛下,是京兆府少尹狄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