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殿內燭火搖曳,徐行麵前攤開的《本草綱目》泛著黃暈。
他指尖劃過"木性藥"條目下的文字,眉頭緊鎖。
"溫熱、微甜、入口即化..."
徐行喃喃自語,毛筆在紙上沙沙記錄:
"當屬木中火或木中土之性。"
燭火突然爆了個燈花,映得他眸間金芒一閃。
徐行猛地直起身,從藥櫃取來蜀椒、乾薑、桂心三味藥材,在白玉研缽中一字排開。
"蜀椒,木中火,辛溫走竄..."
他拈起一粒暗紅花椒碾碎,辛辣氣息頓時彌漫開來:
"不對,「棗核」入腹是溫熱而非燥烈。"
轉而又撚起乾薑片:
"木中土,大辛大熱..."
剛湊近鼻端便搖頭放下:
"薑性升散,與棗核沉降之性相悖。"
最後拿起桂心時,徐行手指突然一顫。
淡黃褐色的肉桂斷麵,竟與記憶中的棗核紋理有七分相似!
"桂心,木中木,陽中少陽..."
他急翻《雷公炮炙論》,燭光在"凡使桂,削去粗皮,取心味辛甘者"一行字上跳動。
突然想起師父當年的話:"桂心似木非木,乃先天少陽之氣所鐘..."
徐行突然將桂心含入口中。
甜辛交加的滋味在舌尖化開,隨即化作暖流順喉而下——竟與當年服食棗核的感覺有五分相似!
"是了!"
他拍案而起,硯台裡的墨汁濺在袖口:
"棗核當屬木中木,陽中少陽之品!"
這個發現讓他手指微微發抖。
徐行迅速展開一張桑皮紙,將篩選條件一一列出:
1.性味:甘甜為主,微辛為輔
2.歸經:必入奇經八脈
3.藥效:易經洗髓而不傷正
4.形態:核仁類藥材優先
根據這些條件,他很快鎖定了幾味關鍵藥材:
主藥:
桂心木中木):補元陽,通血脈
山萸肉木中金):補肝腎,澀精氣
阿膠木中土):養陰血,潤經脈
輔藥:
附子木中水):引火歸元
細辛木中金):通竅活絡
粳米木中土):固護胃氣
徐行盯著這個組合,突然倒吸一口涼氣。
這赫然是《傷寒論》中"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的變方!
隻是將大棗換成了山萸肉與阿膠。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方中桂枝既可解肌調營衛,又可溫通胸中陽氣,有表邪則解表,無表邪則走裡而溫通。
生薑解表散寒,溫通陽氣,與桂枝相用,既增強解肌散風寒,又可增強溫通陽氣。
附子溫壯陽氣,通達胸陽,與甘草相用,溫通陽氣之中有補陽之用,故可療胸中陽氣虛弱證。
甘草、大棗補益中氣,既可益營,又可扶陽氣,更可調和諸藥。
諸藥相伍,重在溫補陽氣,解肌散邪,共建其功。
“溫補陽氣,解肌散邪……倒也和驅散經脈淤堵從而提升修煉資質有點聯係……”
但是吧……
你要說這個丹方能讓一個修煉資質都沒有的人,直接打通奇經八脈。
那就是天方夜譚了。
“嗯?”
他想起自己之前的煉丹時的丹紋,手指不自覺攥緊了衣角。
再對照“棗核”上繁複的紋路。
他隱隱覺著……
所謂"棗核"很可能是某種升階後的天材地寶,甚至有可能是特喵的七八九十階的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