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一種無形、無味、無覺的能量釋放。
是人類在利用原子能時必須直麵的最嚴峻挑戰。
它並非簡單的灼燒或創傷。
而是一種深入生命最微觀核心的、係統性的、延遲性的毀滅。
其對人體的影響,是一場從細胞層麵開始,最終席卷整個生命體的寂靜災難。
這場災難的起點,是輻射與人體細胞的相互作用。
當高能量的電離輻射如α、β、γ射線或中子)穿透組織時,其攜帶的能量足以像一顆顆極微型的炮彈,直接轟擊構成細胞的分子,特彆是生命遺傳的藍本——dna。
這種轟擊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是“直接效應”,輻射能量直接斷裂dna的雙螺旋鏈條;
二是更常見的“間接效應”,輻射先電離細胞內的水分子,產生大量高反應活性的自由基如·oh),這些自由基再像瘋癲的破壞分子一樣,肆意攻擊並損傷周圍的dna、蛋白質和酶。
dna的損傷是萬惡之源。
如果損傷輕微,細胞自身的修複機製或許能夠將其修正。
但若損傷廣泛而嚴重,修複機製便會崩潰,進而引向三條絕望的路徑:
第一,細胞凋亡。
機體啟動自殺程序,清除這些不可逆的損傷細胞,這對於個體而言有時是一種保護機製。
第二,基因突變。
dna被錯誤地修複,遺傳密碼被改寫。
若這種突變發生在與細胞增殖調控相關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上,就會埋下恐怖的禍根——細胞開始擺脫正常的生長控製,無限增殖,最終在數年甚至數十年後發展為癌症,如甲狀腺癌、肺癌、白血病等。
第三,功能喪失。
細胞雖未癌變,但因遺傳信息錯誤而功能失常,無法履行其職責。
這些微觀層麵的破壞,根據輻射劑量的大小,在宏觀人體上呈現出截然不同卻同樣殘酷的圖景。
高劑量輻射急性輻射綜合征)是一場迅速而猛烈的全身性攻擊。
當人體在短時間內暴露於超高劑量輻射下如核爆炸或重大核事故現場),其影響是立竿見影且駭人聽聞的。
它被分為三個前後相繼又可能重疊的階段:
1.前驅期:
在曝光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受害者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疲勞和食欲不振等類似流感的症狀。
這是身體細胞大規模死亡,尤其是對輻射敏感的腸道黏膜細胞和神經細胞受損的首波警報。
2.潛伏期:
持續數天至數周,表麵症狀似乎減輕,病人仿佛在好轉。
但體內卻在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屠殺。
對輻射最為敏感的造血乾細胞正在凋亡,導致骨髓空虛。
白細胞、血小板和紅細胞的生成徹底停滯。
3.極期:
這是最致命的階段。
免疫係統因缺乏白細胞而徹底崩潰,患者對最微弱的感染都毫無抵抗力,引發嚴重的敗血症。
血小板驟減導致無法凝血的傾向,身體出現皮下瘀斑、內臟出血和致命性大出血。
腸道係統損壞導致嚴重腹瀉和電解質紊亂。
最終,患者多死於感染、出血或全身多器官衰竭。
劑量極高時,還會摧毀神經係統,在數小時或數天內導致抽搐、昏迷和死亡。
……
總而言之,核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是一場從分子到整個生物體的、不可逆的、多層次的身心摧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