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每天來唐立冬家門口送菜的人就更多了。
現在正是青菜盛產得季節,家家戶戶都能拿出不少的青菜,誰都希望多賣一點,所以每天都起早來排隊。
就算今天賣不掉也沒關係,反正曬成菜乾,唐立冬也是會收走的。
就這樣,大清河上下遊幾個村子的人都開始了忙碌地曬菜行動。
唐家更是全家總動員,每天都在忙著摘菜,切菜,曬菜。
唐曉初看他們經常為簸箕不夠發愁。
主動找唐爺爺搭話。
“爺爺,不是有那種大大的席子嗎?為什麼不用那個曬呢?還方便,晚上一蓋就好了。
還有葫蘆絲,為啥不用木棍搭個多層的架子,直接在架子上曬呢?”
唐爺爺一聽,覺得是個好辦法,立即帶著兩個兒子進山去選細木頭。
扛了三捆小樹下來,老大負責去掉枝丫,老二和唐爺爺一起做晾曬架,唐曉初在一邊時不時的提出建議,儘量結合後世高低錯落的方法引導大家去做。
磨刀不誤砍柴工,晾曬架做好以後,一次能夠晾曬一半的條行菜乾,再做一個,就完全夠用了。
唐老太把唐立夏那屋裡北炕上的涼席拿下來了,鋪在了院子裡曬土豆乾,紅薯藤,黃瓜片這些東西。
這可比簸箕好用太多了。
有了涼席,女人隻管去摘菜洗菜,家裡的男人就負責切,家裡的孩子負責擺放,這就跟玩拚圖一樣,連唐曉晨都願意幫忙。
全家人忙了一個多月,小院子裡的菜就摘得差不多了。
然後全家人開始分批上山去找山貨。
唐曉初這個身體,上山就彆想了,隻能在家看著曉晨,她閒著沒事,總是悄悄的教曉晨背詩,數數。
她可不敢教識字,漢字簡化才開始沒幾年,很多地方還沒有普及到,她要是教了,被人知道了沒法解釋。
那天出去賣大鵝,當時算數算得太溜了,他爸沒反應過來,回來他爸追問了好久她咋學會的。
最後她隻能含糊說是遊戲帶來得好處。
怕太顯眼,這幾次去市裡送大鵝她都沒跟著。
現在就她跟曉晨在家,沒什麼事她就讓曉晨帶她出門溜達。
曉晨從小在村裡四處晃悠,對村子格外熟悉。
“曉晨,你平時都去哪玩啊?”
“小河邊,有人摸蝦,看嗎?”
“走!”
姐弟兩個拿個抓魚的小背簍就出了門。
走下坡,向左走幾分鐘,就出了村子,遠遠就看見一個池塘,池塘麵積不大,上麵開了幾朵孤零零的小荷花,不知道裡麵有沒有魚。
池塘是大河的一個分支流過來形成的,是活水那就有魚吧。唐曉初托著下巴看了一會兒,也沒敢上前查看。
倆人往山上走了一會,離很遠就聽見一陣嘰嘰喳喳的嬉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