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來,肯定是年紀更小,還沒有被白雙‘同化’的白業更適合成為自己的繼承者,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身體還能堅持幾年,白業如今才五歲。
若是弱冠登位,這些臣子們有那種扶持他統一天下的能力嗎?
況且幼子登位本就對江山社稷不穩妥,於是他又把目光看向了白雙的兒子白理。
他清楚,在這些世家臣子的眼裡,白理一定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人選。
因為他老實,沒有壞心眼,什麼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對於下麵的人來說更容易掌控。
但是白衍不喜歡白理他認為其人不僅沒有作為帝王的氣質,更是無法從他手中接過複興大秦的重任,秦國需要的是開拓之君,而非守成的皇帝。
從白羽到白弭,再到他自己,三代秦帝的奮發,已經足夠他們在未來掀起一場決定秦國命運的戰爭。
而一旦秦國在未來獲勝,那麼注定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必須繼續走下去。
行百裡者半九十,白理不是那個能夠支持秦國走下去的皇帝。
兩個人選他都不喜歡,但是現在他心中沒有更合適的人選,隻能先定下這兩個孩子為‘預備役’皇子,至於以後,教教看才知道是不是璞玉。
“陛下,臣覺得王子白業聰明伶俐,若是悉心教導,可為太子。”
作為提出這個方案的白奐本人,當然是第一個站出來闡述自己的想法,有他帶頭,剩下的臣子們也都站出來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以大將軍箕棋、丞相王邯選擇的都是白理,而賈阮、封長等一眾年輕官員選擇的則是白業。
除了還未表態的閻蒼,其他的人可以從他們支持的人身上看出他們的想法。
老臣們想要的是年長的白理,不僅是因為他老實,更是因為這些老臣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年可活,選擇一個年紀大的皇子,未來對秦國來說更加穩固。
而青年派則是認為選擇一個聰明的,年輕的更好,他們有的是時間等待這個皇子成長起來。
“元珣為何不發一言?”
所有人都有表態,隻有閻蒼一直在保持沉默,白衍看了他一眼,心裡在猜測他的真實想法。
“陛下春秋正盛,繼承人選不應該這麼早就決定。
還有一點就是他們的父親兄長畢竟都還在世。”
閻蒼的擔憂不無道理,隻是在場的眾臣都明白,白雙和他的長子都是沒腦子的家夥,就算活著也不會對未來的‘太子’造成什麼影響。
而白衍則是皺著眉頭,心裡在怪罪他,‘你不是說傻子無法開竅嗎?’
‘奮武王是傻子,但是他的長子未必’
閻蒼給白衍回了一個眼神,他一直都覺得奮武王這種傻子遺傳有蹊蹺,不是近親結婚,怎麼可能又生下‘傻子’來。
況且這位奮武王長子早幾年不傻,偏偏在有皇帝想要選他兩個弟弟做‘繼承人’之後,才有他也是傻子的傳言傳出,閻蒼可不會輕易相信。
要知道白雙的父親,祖父,可都不是傻子,他家裡根本就沒有這種遺傳病史,怎麼偏偏有個兒子跟他一樣是傻子呢?閻蒼覺得這件事沒有那麼簡單。
“臣請陛下將兩位王子都列為候選人,精心培養,至於這繼承人之事,再緩些時日。”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