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帝做了幾十載的帝王,一直覺得自己慧眼如炬、鋒利睿智;
直到他親自敲定的長子和長媳跪到了他跟前,開口就是二人要和離。
隆慶帝覺得自己如今真是年紀大了,氣性也小了,要擱早幾年聽說這事,他一定會覺得不可理喻有失體統。
可如今……
算了,實在過不到一塊離就離吧。
強扭的瓜不甜。
雙方願意,帝王首肯,和離的事很快就走完了章程。
至於朝廷大臣,是在一切已經塵埃落定的第二日早朝快結束的時候知道的。
不出所料,幾位言官禦史對此又是長篇大論的一番,但大部分人卻深知這位儲君的脾性。
民生社稷大事上尚且殺伐果決,更不必說自己的家務事,哪裡有他們插手多嘴的餘地。
何必多說討人嫌。
其他人不願多說,幾位言官禦史見木已成舟,除了痛心陳辭一番,又能怎麼樣呢。
不過,有的大臣痛心著痛心著,這心裡忽然就一個激靈!
太子這會可已經和離了,那東宮太子妃這個位子不就空缺了嘛?
這可是未來一國之母的位置,就這麼空著,豈能不招人惦記?
其中,尤以李側妃的父親李侍郎最為興奮,畢竟現在太子膝下唯一的兒子可是他的女兒生的。
雖說他知道自家門楣不夠,可萬一呢?
萬一這個大餡餅就砸在了他們家怎麼辦!
李侍郎那幾日興奮的走路都帶風。
而太子沒時間搭理這位莫名癲瘋的侍郎,他現在滿心滿眼想得都是怎麼讓玉妍鬆口點頭。
這是如今最棘手的問題。
他和太子妃如今已經和離,東宮裡其他侍妾也悉數遣散,但有兩人,就是為他誕下兒子的李側妃和生育女兒的陳良媛。
他不是無情無義的人,這兩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遣散的。
好在這二人皆是良善平和的性子,不善妒亦不爭寵,在東宮從前的後院中,是性子最好的兩個。
而且有這兩人在,怎麼也能堵住朝臣的悠悠眾口,省得他們一天到晚正事不乾就嫌他後院女人太少!
身為太子,一正妻,兩妾室,這數量怎麼也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