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商圈和正名
第487章商圈和正名
被朱瑩說沒經驗,皇帝卻也不惱。他從來就不是什麼饕客——身在宮中,早就被各種各樣送上就涼了一半,即便用火重新加熱也談不上好吃的溫火膳給鬨得沒了脾氣。而出宮的次數雖然比曆朝曆代任何一個君王都要來得多,但皇帝到底不至於為了一口吃的隨心所欲。
因此,此時回味著之前那二十多道菜的滋味,當今天子摩挲著下巴,非常一本正經地說:“朕在考慮,這之後的複賽到決賽,朕是不是都來。”
同樣品嘗得心滿意足的吳閣老這一次終於露出了駭然的表情,他慌忙重重咳嗽一聲,隨即可憐巴巴地說:“皇上,就今天這事情,孔張二位要是知道,臣就絕對要焦頭爛額,而且還免不了要被人罵作是陪著皇上胡鬨的同謀。這背黑鍋一次也就算了,要是背兩次三次……”
就算我一直被人罵作是天子應聲蟲,那也吃不消啊!吳閣老那愁苦的麵色非常充分地表現出了這樣的悲歎。
而麵對他這樣的表情,嶽山長見張壽和朱瑩笑而不語,既沒有規勸皇帝的意思,也沒有幫襯吳閣老的意思,坐在自己上首位子的陸綰則是一臉的事不關己。而對麵那位前兵部侍郎,賦閒已久的劉誌沅,仿佛也完全隻當皇帝的話是耳邊風。
這時候,斟酌良久的他終究是開了口:“皇上禦駕親臨這興隆茶社,且不說單單警戒就是興師動眾,更何況這是外城,人流雜亂,萬一混入可疑人等,那更是非同小可,為安危計,臣也不得不勸諫皇上謹慎。畢竟,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更何況是天子?”
沒等皇帝對這樣的爛俗大道理做出反應,他卻突然話鋒一轉道:“但是,臣進京時正好路過此處,見人流如織,堵塞交通,易存隱患,一度心生不滿,後來幸虧有熟悉情況的南城治安隊人士一一解說,又送臣和學生們到了宣武門,臣這才知道,這所謂禦廚選拔隻是其一。”
“而其二卻是解決了一批人的生計。”
他說著就看向了張壽,卻是滿麵誠懇地說:“所以臣覺得,皇上剛剛說想要日後常來,嘉許的應當並不僅僅是三兩大廚做出來的美食,而是嘉許這片地方的繁榮和興旺?”
不愧是閩粵第一書院的山長,這話說得……朕都不好意思說朕就是想出宮散散心!皇帝自忖自己要是再年輕個十歲,興許都會因為臉皮薄而露出破綻,可如今到底是年紀大了臉皮厚了,因而竟然能夠輕而易舉地欣然點頭:“不錯,朕確實很嘉許這荒僻之地的奇跡。”
見皇帝果然因為自己的奉承而心情愉悅,嶽山長就更能夠把握這談話的基調了。他誠懇地朝著張壽笑了笑,隨即竟是朝著對方拱了拱手。
“雖然當時那位南城治安隊的人士對我解說了這片地方如今養活的人口,但他到底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張博士既然在這裡,可否為我這外鄉人再好好解說一下其中玄妙?”
“如果我沒想錯的話,此中關節,應該不僅僅能夠運用於京城這一地,理應是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吧?”
嶽山長這話乍一聽仿佛是非常高的評價和誇獎,但張壽知道,自己要是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那麼人興許會反口就一大堆入木三分的批判砸下來。而要是他清清楚楚地說出一個所以然,那麼,這位一看就非常精明的召明書院山長,興許就真的要堂而皇之拿到彆處去用了。
但是,禦廚選拔大賽隻是他為了推脫皇帝交付的任務而靈機一動想出來的,而之後的計劃,也隻是靈機一動後的謀劃,並無不可對人言之處。而且,這是一種看似很容易複製的模式,說到底這隻是數百年見識和閱曆的差距,但真要複製,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因為天底下隻有一個京城,隻有一個皇帝!
當下,張壽就故意輕描淡寫地說:“嶽山長說得沒錯,這確實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我的主意很簡單,在一個原本貧瘠地帶建立一個地標性建築,用全新有趣的東西吸引人流,同時因為聲勢和人流再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駐,然後又用商家的規模進一步帶動人流。”
“這就猶如滾雪球,隻要能夠有足夠的商家——甚至都不用多大規模的商家,哪怕小攤小販也可以,但前提是他們願意遵守在這裡做生意的規矩——那麼就會有足夠的人流。因為京城之中固然有東四牌樓西四牌樓等等商圈,但要品嘗各種美食,往往要走遍整個京城。”
“而現在,隻要在這一隅之地,天下美食儘網羅,再加上這些大廚之中可能有將來的禦廚誕生,誰不樂意去預先嘗一嘗日後皇上才能品嘗到的絕頂美味?”
如此露骨的言語,換成一個道學君子老學究,一定會站出來痛斥張壽竟然連君父都拿出去當賣點。然而,嶽山長卻聽得專心致誌,似乎一點都沒有向年少資淺者求教的尷尬和不自然,反而還微微頷首。
“世人都有獵奇和紮堆湊熱鬨的心思,張博士把握得確實很準。”
而此時此刻,懷慶侯張景洲等幾位老勳貴雖說喝酒的喝酒,吃菜的吃菜,但喝酒的人酒液滴到衣襟上卻沒發覺,吃菜的人筷子在空盤中來回撥拉,竟是也都在凝神細聽張壽的話。
尤其是張景洲和張瓊,兒子在張壽手底下大為改觀,他們這兩個當父親的卻對張壽沒多少了解,自然希望趁著這機會多多探究這位驟然崛起的年輕人。
而張壽見嶽山長果然絲毫沒有質疑的意思,他就不慌不忙地繼續往下說。
“這片外城荒僻地塊,原本是某位貴人打算用來做莊園的,隻不過後來計劃有變,也就因此閒置多年。”
“聽說禦廚選拔之後,他先是慨然借出了興隆茶社這座剛剛修好的建築,又把附近的地塊都慷慨拿了出來,如此方才能構建一片以興隆茶社為中心,幾橫幾縱胡同和小街為輔的地塊。在京城其他地方,哪怕是外城,怕也沒有這樣連片的地了。”
此話一出,嶽山長就意識到,張壽所言的這些,若是拿到彆處去,除非有坐擁當地中心乃至近郊位置大片土地的地主或首富鼎力支持,否則很難成功。而且地方上可沒有皇帝這樣具有極高號召力的人物,至於以豔姬攬客,那和花街柳巷還有什麼區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