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當皇帝吩咐楚寬再道一遍來龍去脈,他聽著聽著,就不知不覺放下了捂嘴的手,聽到最後更是忍不住嚷嚷道:“這肯定是有人故意混淆視聽,父皇您彆上當!”
話音剛落,他就隻見皇帝對自己伸出了兩根手指頭,這赫然是說要抄二十頁書。換成平時,他早就怏怏住口了,但此時卻依舊鼓足勇氣道:“父皇之前就說過,太祖皇帝如果真的在海外建國,那也會堂堂正正回來,可這次算不得堂堂正正!”
“兒臣不相信這一樁樁一件件事情會這麼巧!而且,前時楚公公他們審問出來的大哥和二哥的事,也該好好質問這些家夥,怎麼能就這麼簡簡單單把這些來曆不明的家夥當成使臣看待!”
這一次,皇帝終於沒有伸出第三根手指來駁斥義憤填膺的四皇子。他沉默了一會兒,最終輕描淡寫地說:“因為這所謂的使團一部分人是坐馬車一路過來,一部分人是由山海衛派人護送,快馬加鞭馳驛而來,一天要趕路至少六個時辰,所以這兩天應該就會到京城。”
“會同南北館如今都已經入駐了眾多使團,用來接待這些還不知道算不算使臣的家夥,恐怕不合適,畢竟他們身份存疑。朕記得沒錯的話,公學似乎年前要停課了吧?能不能騰出來先安置這些人?然後,張卿,你帶著四郎出麵,見一見這一撥所謂華國使臣。”
見四皇子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一旁的三皇子則是欲言又止,皇帝這才嘿然笑道:“朕知道三郎你也想去,但你是太子,現在出麵的話未免有些太高抬了他們。且看看吧,如果真的能確定海那一頭還有個華國,你再出麵不遲!”
三皇子也不相信這突然冒出來的所謂華國使團,所以與其說是想要出麵,不如說是希望親自揭穿這些家夥的真麵目。可是,皇帝都這麼說了,他也隻能點頭答應,隨即就用期冀的目光看向張壽。
料到自己肯定是逃脫不掉這麼一件棘手的事,張壽隻能無可奈何地歎氣道:“既然如此,臣也隻好勉為其難。唉,年關將近,臣本來還打算偷個清閒享享福,再加上那邊府裡太夫人正病著,臣也想陪著瑩瑩儘儘孝心,這下全都泡湯了。”
這次,換成皇帝有些尷尬地摸鼻子了。要知道,太夫人也是他的姨母,雖說他已經派三皇子和四皇子去探視,自己本打算跟著也去一趟,可兩個兒子都被人毫不留情地攆了回來,從朱涇到朱廷芳,再到朱二和朱瑩,全都被攆去各自做事,他想想就不去討罵了。
畢竟,太後從前待他僅僅是嚴厲,是獨斷專行,太夫人則是更喜歡擺事實講道理,語重心長,但一番話常常說得他額頭冒汗,所以他輕易不想領教。
如今把人家的孫女婿在新婚之後第一個大過年的時節就派出去做那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太夫人見到他雖說絕不會有怨言,但光是這件事的處置方式,就已經足夠人說他一頓了!
想到這裡,皇帝就板著臉岔開話題道:“然則實錄等等都說太祖皇帝是壽終正寢,如今這些人進京,一旦真的驗明正身,三位大學士的意思是,托詞是當初太祖皇帝退位最初航海留下一部分人後,在海外馴化……嗯,教化土著,而後建國,因思念中華,所以立國為華。”
“等等……”雖說知道不太合適,但張壽還是忍不住開口打斷。否定太祖後裔的存在,這對於以天朝正統自居的大明君臣來說,這是唯一卻不可置疑的選擇,三位大學士能夠想到教化兩個字上,那也是絕對急智滿分。
他更加好奇的是另外一個問題:“皇上,三位大學士是今天第一次知道太祖皇帝是遠洋海外期間再無影蹤,還是一直都隻當實錄上的記載是真的?”
這次代替皇帝回答的卻是花七。
人若無其事地挑了挑眉,這才嗬嗬笑道:“就算太宗皇帝也隻不過是下了禁口令,隨後做了大規模的掩飾工作,所以其實根本就沒能捂住消息,該知道的人早就知道了。到了睿宗皇帝還有皇上這會兒,更是因為推崇太祖皇帝,沒少告訴過人這件事,你也聽瑩瑩說過吧。”
見張壽笑了笑算是默認,而三皇子四皇子反而瞪大了眼睛,花七又不緊不慢地說:“因為皇上的看法是,知道的人越多,說不定太祖皇帝的線索也越多。如今看來,說不定就是因為知道的人太多,方才有人利用這一點趁虛而入。”歸根結底是皇帝的鍋!
儘管這是貨真價實地被一個臣子給鄙視了,但此時在場的人,在皇帝心目中都是自己人中的自己人——兒子、心腹、還有……半個女婿,所以皇帝隻是惱怒地瞪了花七一眼,隨即就沒好氣地說:“所以孔吳張,他們三個人早就都知道了。”
得到了這樣釋疑的回答之後,張壽知道這一茬是不用擔心了,但少不得就另一個問題討要一個明白無誤的回複:“那臣想要知道,日後若真的證明他們真的是太祖後裔,而且海東大陸的所謂華國確實存在,他們也不存歹念,皇上打算揭開舊事,承認那是太祖後裔嗎?”
見楚寬想要開口,皇帝卻突然坐下一拍扶手,繼而一錘定音地說:“承認,為什麼不承認?隻要他們奉大明為宗主國,那麼如高麗緬甸安南等國都能做我大明的藩屬,這華國為什麼就不能?朕的心胸寬大得很,但前提是,大郎二郎的事情和他們絲毫無關!”
皇帝既然已經擺明底線,張壽就爽快點頭道:“既然如此,臣明白了,接下來一旦見到這些使團之人,當會儘心竭力周旋,同時也把皇上的意思適時傳達下去。但是……”
他突然來了個轉折,卻是坦坦蕩蕩地說:“茲事體大,張琛陸三郎朱二他們正好各有各的事情,把張武和張陸調去幫忙吧。他們過了年後就要一個尚主一個娶郡主,既然是皇家女婿,如若那些人真的來自太祖後裔所建之國,他們去正好。”
見皇帝滿口答應,他又看了一眼滿臉可憐巴巴的四皇子,笑眯眯地說:“另外,四皇子今天要罰抄的這些書,臣為他求個情。畢竟他也是一心為祖宗鳴不平,一片純良善心。”
看也不看喜出望外的四皇子,他就笑眯眯地說:“四皇子不如隱去皇子的身份,就以臣學生的身份跟在一旁,這樣大概更容易看出端倪。按理來說,海外來人,怎麼也不應該了解臣一個去年才剛剛進京的小人物,更不應該知道臣的學生都有誰。”
單更。杭州那事真是太毛骨悚然了……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