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威嚇
第860章威嚇
敢情你小子還覺得自己很有成算?
屋子裡的朱二心裡隻覺得荒謬極了,卻隻恨皇帝就在麵前,於是敢怒不敢言。但下一刻,他這滿腹牢騷就已經有張壽代為發表了出來:“你還敢說?你年紀不小了,也該懂事了,怎麼就不能學一學你三哥的穩重?既然知道不能去清寧宮,你說話的時候就不能過一過腦子?”
“要是我和三哥一樣好,那當太子的不就是我不是他了?”話一出口,四皇子就知道自己又衝動了。他索性耷拉著腦袋,無精打采地說道,“反正我就是這樣有話就說,不管是不是得罪人,也不管是不是討父皇喜歡的性子,老師你彆為我說話了,省得連累你。”
“你還知道連累人!”皇帝氣不打一處來,真是恨不得把人拖過來狠狠揍一頓,“從前你雖說也喜歡胡鬨,可也不是這樣肆無忌憚的性子!”
“誰要現在我沒了天敵,也沒了心事。所以從前那些年我忍著不敢說的話,忍著不敢做的事,現在就都不忍了。”說到這裡,熊孩子才稍稍抬頭看了張壽一眼,見人那赫然也是一臉氣得要命的表情,他這才乾咳一聲道,“但今天我那說錯的話,真的是老師解釋那意思。”
“一群來曆不明,又行事不知所謂的人,折騰得大家連個年都沒過好,總算是死了!二哥的事情確實讓人心裡不舒服,可是之前沉船的消息傳來的時候……”他不是已經死了?
總算四皇子還知道自己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此時終於閉上了嘴,可那耷拉的嘴角卻比耷拉的腦袋顯得更醒目。而仿佛是斟酌了老半天終於下定了決心,他就一字一句地說道:“父皇放心,今後我一定會對五弟好,一定會讓他從小就平安喜樂,沒人敢欺負他!”
你不欺負他還有誰敢欺負他!張壽也好,朱二也好,這話也就是在心底轉一轉,誰也不會說出來。
至於皇帝,此時此刻卻並沒有流露出什麼太大的表情,隻是眼睛微微眯起,若有所思地審視了一會從來不省心的小兒子——雖然如今人已經不是最小的那個了,可五皇子不會說話之前,他總難免把這當成是最小的那個。
“回宮吧。”
丟下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他轉身就走。直到身後蹬蹬蹬的腳步聲傳來,隨即衣角那邊分明有人拖拽,一如小時候那個如同粉團子似的小家夥拽住自己後袍走路的情景。因為小時候的經曆,他其實最不喜歡子女怕他,然而大皇子和二皇子卻因為皇後和他不親。
而公主們除卻永平公主,也大多有點兒怕他,也就是從小被他養在乾清宮,天天帶著看著,所以一直有些嬌憨的這兄弟倆,哪怕被他揍過罵過,從來都不怎麼怕他。
兒女越是多,越容易有偏向,越容易分三六九等,所以他也不確定日後五皇子怎樣,自己是否會有更多的兒子,但他現在既然冊立了東宮,那就不希望現在將來任何時候有人動搖那個位子。所以,四皇子剛剛能夠說出那樣的話來,他確實很高興。
所以,等人亦步亦趨跟著他走了好一會兒,眼看張園大門在即,他才突然頭也不回地說:“回去之後,你自己去奉先殿呆一晚上。你三哥被朕撂在乾清宮裡,指不定怎麼擔驚受怕,你倒好,出宮傳了消息,還有你老師死死維護你,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嗯嗯嗯!”雖說是要受罰,但此時皇帝身後的四皇子眉飛色舞,哪裡有半點不情願又或者沮喪,他甚至還絮絮叨叨地說,“父皇不應該丟下三哥的,他心思重,這會兒肯定擔心極了。還有楚公公,他也很冤枉,這麼大冷天來回跑一趟,更何況他……”
“沒錯,他們都是被朕遷怒的人,所以都很冤枉,唯一沒冤枉的人是你!所以你給朕跪在奉先殿好好反省!都這麼大的人了,一次又一次惹是生非,禍從口出,以後朕要是不在了,還有你三哥,可你三哥要是……”
皇帝的話還沒說完,就覺得後頭似乎有人撲了過來,他下意識地繃緊雙肩,可隨之就意識到那不會是彆人,隻會是四皇子,他就再度放鬆了下來。果然,四皇子就如同八爪章魚似的直接掛在了他的身上,一雙手死死抱住他的脖子。
雖說身為天子,但皇帝壓根就對抱孫不抱子的規矩不屑一顧,仗著武藝精熟,他小時候也曾經抱過背過兩個兒子,連牆都翻過,可此時大庭廣眾之下四皇子突然來這麼一招,他還是禁不住想要怒喝,可隨之先響起來的,卻是四皇子的聲音。
“父皇你長命百歲,三哥他也長命百歲,你們誰都不會比我早死的!”
哪怕知道四皇子這是某種意義上的奉承,是好話,可皇帝還是禁不住直接抓住人的胳膊,把熊孩子從背後硬生生地淩空拎了下來,隨即就這麼一手抱腰把人給拱了起來,對著那屁股就是狠狠兩巴掌。聽見嗷嗚一聲慘叫後,人就硬挺著沒做聲,他索性又甩了兩巴掌。
“你小子回頭好好學禮儀,從前真是太放縱你了!”
追出來的朱瑩聽到這兩句話,再見四皇子在那淩空掙紮,手舞足蹈,卻是還能夠和皇帝討價還價,她就乾脆站在了原地,沒好氣地搖了搖頭,心想這熊孩子就是欠揍。
等到她眼看皇帝出門把人甩在馬上,繼而招呼了隨行護衛,就這麼呼嘯而去,她就禁不住小聲嘀咕道:“怪不得太後娘娘老是說,皇上都這麼大了,遇到事情還是和當初年少的時候那樣衝動暴躁,幸好太子不像他!”
她倒是沒埋怨皇帝這麼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連自己都忘了就回宮。一想到剛剛張壽言簡意賅告訴她的事,她就能意識到,接下來一段日子朝中會是怎樣紛紛亂亂的場麵。
可是,這段日子發生的一切,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甚至包括天津曾經的營嘯也好,官兵冒充海盜劫殺商旅也罷,很多事都有了解釋,可正因為這麼順利,她反而總覺得有那麼一點點不協調,仿佛一切都太巧。
不過朱瑩又不是主管偵緝的捕頭,更不是複核天下案卷的大理寺,又或者主管刑名的刑部尚書,也就歪著頭想了一會兒,她就以天下有的是比自己更聰明更敏銳的人為借口,成功把這點思量給丟到了九霄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