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門緩緩打開,黃巾軍士兵如同潮水一般湧出,他們的數量眾多,聲勢浩大。
黃巾軍的將領們騎在馬上,指揮著士兵們列陣,準備迎戰漢軍。
兩軍對壘,旌旗招展,鼓角爭鳴,仿佛連空氣都凝固在了這一刻。
顧衍的軍隊與黃巾軍,彼此都沒有動用手中的騎兵。
這些騎兵,隱匿在戰陣的陰影之下,等待著衝鋒的最佳時機。
在步兵決定戰局之前,他們靜靜蟄伏,蓄勢待發。
顧衍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掃視著對麵的黃巾軍。
對方的人數與他的大軍相比,人數要多上三倍,黑壓壓的一片,如同蟻群般密集。
但顧衍知道,這場戰鬥的關鍵並不在於人數,而在於戰術和士氣。
黃巾軍的陣勢並不算嚴密,雖然長矛如林,盾牌如牆。
但可以看出來,他們手中的武器並不精良,反而有些簡陋。
但是這些黃巾軍的臉上,有著一種狂熱的氣勢。
他們中間的很多人可能是太平道的信眾,所以他們有著決一死戰的決心。
這些黃巾軍並不好對付,因為他們悍不畏死,一旦漢軍出現破綻,這些黃巾軍將會是洪水猛獸般的存在。
但是顧衍並不畏懼。
他的大軍雖然人數比不上對方,但卻都是精銳。
而且,顧衍擺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陣勢,偃月陣。
這種陣勢既能夠進攻,又能夠防守,形如彎月,首尾相應。
顧衍相信,隻要運用得當,這個陣勢將會成為黃巾軍的噩夢。
這種攻守兼備的陣型,在漢朝從未出現過,黃巾軍中的將領哪怕是見多識廣,也會束手無策。
在中軍,顧衍直接擺下了戰鬥力最強的三個營。
分彆由高順、徐晃、張汛,統領。
這三個營,總計三千人,居於陣勢的中央。
高順統領的陷陣營是全軍最為精銳的力量。
1000名士兵是從軍中精選出來的精英,他們身披重甲,手持重型武器,每個人都是一座移動的堡壘。
他們身上的重甲是步人甲,這種宋朝出現的步兵鎧甲,可以說是步兵鎧甲的巔峰。
他們手中的武器或是長戟,或是巨斧,或是斬馬刀,或是大錘,都是重型武器,足以在戰場上撕裂敵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