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幸存的部落,為了尋求庇護,就開始往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遷徙。
其中五原郡和雲中郡相對少一些,朔方郡就規模相對較大。
這些新遷徙來的部落,人心惶惶,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他們的眼中雖然滿是迷茫和無助。
但是,這些新遷徙來的部落,都是一些不穩定的因素。
隨著顧衍的一聲令下,三封、沃野、臨戎、廣牧、朔方等縣的部落瞬間行動起來。
馬蹄聲、呼喊聲交織在一起,打破了這片土地原有的寧靜。
所有的適齡男丁,如同潮水一般,全部彙集到了臨戎。
臨戎附近的一座草場,原本空曠寂寥,此刻卻人頭攢動。
大概三千餘各族青壯男丁齊聚於此,他們來自不同的部落,有著不同的服飾,但此刻,他們的眼神中都充滿了期待和迷茫。
他們知道,這片大地的主人,召喚了他們。
他們對於漢軍的操練有些茫然不解。
在他們的概念裡,如果被頭人召喚,就要出去打仗。
他們從小就沒有操練的概念。
在他們的記憶裡,小時候,就騎黃羊,騎小馬,手中的騎弓也宛如玩具一般。
他們就這樣長大,人人都會騎馬,人人都能在馬上彎弓射箭。
他們不知道,漢軍的頭人要訓練他們什麼?
雖然不理解,他們並不敢反抗這種征召,因為被追殺的匈奴殘部用一路留下的屍體告訴他們,這些漢軍不可戰勝。
不過,顧衍在進行正式操練之前,他需要先拜訪蔡邕。
蔡邕一家被流放朔方,路途遙遠且艱辛。
然而,由於顧衍的提前安排,他們一路上雖有波折,卻並沒有吃到什麼太大的苦頭。
臨戎,這座邊陲小城,無論如何也比不上繁華的洛陽。
蔡邕一家住在臨戎一處大院裡,院子空間倒是比較大,但與洛陽的豪宅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彆。
顧衍安排馬超送上拜帖之後,蔡邕雖然是海內名士,卻也不敢輕視顧衍。
此刻的蔡邕,在屋內來回踱步,心中思緒萬千。
“顧伯長如今手握重兵,且對我一家有恩,此番拜訪,必須隆重招待!”蔡邕暗自思忖。
他想起女兒蔡琰,心中更是感慨萬千。
“若不是顧衍,琰兒恐怕已遭匈奴人毒手,我蔡邕真是無以為報。”
此時,蔡邕的侍妾走了過來,憂心忡忡地說道:“老爺,此地實在物產不豐,恐怕難以很好招待顧君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