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老卒的詢問
伍長猶豫了一下,他搖了搖頭。
“先不急,不知道他們是否有惡意!”
“你看他們遷徙的路線,沿著兩郡之間的界碑,”
“他們既沒有靠近我們的烽燧,也沒有往郡城方向去的意思。看他們的方向,似乎要穿過整個州郡!”
“穿過整個州郡?”一旁的新卒有些疑惑。
“就是從我們武威郡和張掖郡的交界之地穿過去。”伍長分析道。
“這地方,兩邊都不願意管,也管不過來。以前也有一些小部落或者商隊這麼走,圖個清靜,少點盤剝。”
“這夥人雖然規模大了點,但隻要他們不主動挑釁,不進入我們的防區,我們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新卒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老卒則若有所思。
伍長心裡卻在打鼓。
三千多騎兵,這絕不是小事。
但他隻是一個小小的邊哨伍長,上麵並沒有給過明確的指示,要如何處理這種“路過”的大規模不明武裝。
貿然上報,萬一對方隻是普通的遷徙部落,自己豈不是小題大做?
可如果對方真是歹人,自己阻攔不住,豈不是引火燒身?
伍長心中非常清楚。
如果真的點起了狼煙,激怒了對方。
比對方的人多勢眾。
他們這座烽燧幾乎瞬間就可以攻陷。
最好的辦法,就是裝作沒看見。
隻要他們不來惹我,我就當他們不存在。
類似的情景,也在張掖郡的邊境巡邏隊中上演。
張掖郡的巡邏隊隊長,遠遠地看到了顧衍的隊伍。
他同樣感到了不安,但經過一番權衡,也做出了和武威郡伍長同樣的選擇。
“派兩個人遠遠跟著,看他們到底要去哪。”隊長下令道:“其他人,保持距離,不要驚動他們。隻要他們不越界,不滋擾地方,我們就井水不犯河水。”
這正是顧衍選擇這條路線的精妙之處。
兩郡之間,三不管地帶。
如果是小型商隊,或者小型的部落遷徙。
這些士兵可能會因為油水,往往會刁難一番。
可是麵對這種大型的遷徙部落。
哪怕明知道有不妥的地方。
他們也不敢多管閒事。
地方官兵,在沒有明確的上級命令,且自身實力不足以應對的情況下,往往會選擇明哲保身。
隻要這支龐大的隊伍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攻擊意圖,沒有直接威脅到他們的轄區和安全。
他們寧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就是官場的心態,也是人性的弱點。
顧衍正是利用了這一點。
他約束著部下,保持著“牧民”的偽裝,儘量低調,不主動惹是生非。
隊伍沿著兩郡之間的模糊界線,堅定而沉默地前行。
那些遠遠綴著的、來自武威和張掖的探子。
看著這支隊伍既不劫掠,也不停留,隻是悶頭趕路,最終消失在更西邊的地平線上。
也隻能回去複命,報告說一群“規模龐大的疑似牧民隊伍”已經過境,去向不明。
就這樣,顧衍率領著他的奇兵,有驚無險地穿過了這片潛在的危險區域。
他們成功地利用了人性的弱點和行政的縫隙,將暴露的風險降到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