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反複咀嚼著這兩個字,試圖揣摩其中的深意。
“他們說,他們無意侵占我們的草場,也無意搶奪我們的牛羊,隻是想從我們的地盤上路過。”一名負責打探消息的羌人小心翼翼地回報。
“路過?去哪裡?”一名長老追問道。
“他們說,他們的目標,是東邊的漢地。”
這個回答,讓在場的羌人頭領們都愣了一下,隨即帳篷內響起一陣壓抑不住的議論聲。
顧衍的表態非常明確:
第一,他們是“秦胡人”,不是漢軍。
第二,他們的目的不是與羌人為敵,而是“借道”。
第三,他們不會久留,最終目標是進入漢地。
這種姿態,放得很低,卻又帶著不容置疑的強硬。
言下之意便是:我們隻是路過,你們最好不要阻攔,否則,燒當羌就是你們的榜樣。
“借道”這個說法,給了其他羌人部落一個台階下。
如果對方是要來搶地盤,那沒說的,隻能死戰到底。
但如果隻是路過。
在見識了對方雷霆萬鈞的手段後,似乎也不是不能考慮。
這個意圖的明確表達,如同一劑鎮靜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羌地的恐慌情緒。
雖然依舊畏懼,但至少,他們看到了避免衝突的可能性。
言語上的宣告,還需要行動上的印證。
在休整了數日,確保消息已經充分擴散之後,顧衍大軍再次開拔。
這一次,他們的行進方向,讓所有暗中觀察的羌人部落都鬆了一口氣。
三千餘名“秦胡人”鐵騎,離開了燒當羌的故地,並沒有向其他羌人部落的腹地深入。
而是徑直朝著東方,也就是傳統意義上漢人聚居區的方向,緩緩推進。
他們的行軍路線,避開了大型的羌人聚居點,儘量沿著部落之間的緩衝地帶前進。
大軍所過之處,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並沒有發生任何騷擾周邊羌人小部落的行為。
沿途的羌人斥候,從山崗上,從草叢中,遠遠地注視著這支如烏雲般移動的軍隊。
他們看到那麵繡著蒼狼嘯月的黑色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引領著大軍堅定地向東。
“他們真的在往漢地的方向去!”一名卑禾羌的斥候,滿臉驚異地向自己的頭領彙報。
“看來,他們說的借道,不像是假話。”參狼羌的頭領摸著胡須,眼神閃爍不定。
顧衍軍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借道漢地”的說法。
這個明確的路線指向,比任何言語都更有說服力。
它進一步打消了許多羌人部落的疑慮,讓他們相信,這支可怕的軍隊,或許真的隻是一個“過客”。
當然,這種“相信”是建立在對顧衍軍強大武力的敬畏之上的。
如果顧衍軍表現出絲毫的軟弱,或者行進方向稍有偏差,恐怕立刻就會引來新的麻煩。
但此刻,那條清晰向東的行軍路線,如同在緊繃的弓弦上,輕輕撥動了一下,讓劍拔弩張的氣氛,稍稍緩和了那麼一絲。
在最初的震驚和恐慌過後,羌人部落的頭領們,也開始冷靜下來,仔細分析這支“秦胡人”的實力和真實意圖。
喜歡三國:多子多福,開局燕雲十八騎請大家收藏:()三國:多子多福,開局燕雲十八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