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園儘情玩耍後,陸衛民驅車接上菲姐和大兒子陸愛民回家。夜晚的書房裡,陸衛民依然認真地刷書學習,雷打不動!
【航嗎李好空工程能力+1】
【航空工程能力+1】【航空工程能力+1】
到了周五,張所長回到單位,興衝衝地告訴陸衛民,他發明的滴灌技術和工具非常高效。
不僅他在老家的父親已經開始使用,還在全村推廣。這僅僅是個開端。
不久後,全市都普及了這項技術。更令人意外的是,高層也對此產生了濃厚興趣。
高層將這一技術推向全國,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因此,陸衛民被記二等功,並且獲得現金和糧票獎勵。
然而,這種滴灌技術並不能徹底解決乾旱問題。
畢竟,在一些極為嚴重的地方,連一點水都沒有,又談何滴灌呢?能幫助多少就幫助多少吧
轉眼間,
已經到了七月份。
全國農村紛紛成立了人民公社,各村的生產隊也開始設立公共食堂,所有個人的財產和個人債務都被統一“”,大家一起勞動、一起用餐,且吃飯不要錢的消息傳遍了四合院。
聽到這個“好消息”,四合院裡的大多數居民都非常興奮,紛紛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你們聽說了嗎?現在村裡成立人民公社,把所有的財產和債務平均分配,連吃飯都不要錢了,這樣生活可比城裡人好過多了!”
“平均分配財產和債務?這是什麼意思啊?”
“簡單來說,如果這裡也成立公社,那麼每個人的財產和債務都會被平均分配。這意味著你家的債務由公社承擔,但你的財產也歸公社所有。”
“這樣真好!我家窮,但欠了不少債,要是成立公社,我一家第一個加入!”“吃免費飯真是棒極了!以後吃飯都不用花錢了!”
“這麼說,如果成立了公社,隻要加入了,四合院裡有錢人家的東西,我們也能共享了?”賈張氏聽後眼睛閃閃發亮。
雖然鄰居們並不喜歡賈張氏,但還是有人回答說:“的確如此!”
賈張氏一聽,非常高興,興衝衝地回到中院,眼睛發著光看向陸衛民家,腦子裡全是陸衛民家的好東西。過了很久,她才戀戀不舍地收回目光,走進自家門。
賈張氏激動地對家人說道:
“東旭、淮茹,你們聽說要成立人民公社,可以吃免費飯的事了嗎?
現在村裡都這樣乾了,據說城裡將來也可能這樣。到時候,我們的債就不用還了,由公社負責。
彆人的東西也能分享,也就是說,陸衛民家的財產我們以後也能分一份!”
“有這種好事?”秦淮茹也滿臉驚喜和興奮。
她總是羨慕李婧的好日子,心想如果將來能分到陸衛民和李婧家的財產就好了。
起初,賈東旭聽到這個消息時非常激動,但很快就皺起了眉頭:
“可我是有工作的,有些人沒有工作,所有的私人物品和工資都要交給公社。那豈不是說我的工資也要交上去?那些沒工作的人什麼都不用交,那我豈不是很吃虧?”
秦淮茹和賈張氏原本滿臉笑容,聽到這話笑容立刻消失了。確實,彆人都沒有工資也就算了,東旭有工資,交上去就太虧了!
賈張氏很快補充道:
“在城裡,大多數家庭都有工作吧?少數人才會沒有工作。
即使那些人不交工資,但他們很多人工資比我們高,上交後平均分下來,還是能拿到更高的份額。
例如,易中海、劉海中、王大爺的工資都很高,平均分配給每個人,豈不是大賺?
更何況,陸衛民夫妻倆的工資更高,尤其是陸衛民,一個月工資幾百塊,拿出來均分,我們家的日子以後就好過了!”
賈東旭和秦淮茹聽完覺得很有道理,重新變得興奮起來。
賈東旭也坐不住了,跑去跟易中海商量成立人民公社的事情。
易中海卻沒有那麼興奮,因為他工資高,如果不加入公社,隻需要養活他和老伴兩個人。但如果加入公社,工資就沒有了,要養活整個公社。
儘管如此,易中海很狡猾,他知道如果大勢所趨,他也不得不從,所以隻說聽從街道辦和國家的安排,讓做什麼就做什麼。
傻柱和劉嵐也聽到了大家的討論,知道村裡要成立公社的消息,心裡有些擔心。
他們兩人都是雙職工,如果街道社區也成立了公社,工資都要上交,肯定生活質量會大大下降,所以不太情願。
街坊鄰裡看到他們倆時,眼中帶著幸災樂禍和興奮,特彆是賈張氏,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傻柱和劉嵐心知肚明賈張氏心裡想什麼,頓時感到不爽。
兩人越想越不是滋味,決定晚上到陸衛民家打探一下消息。因為陸衛民的妻子李婧是街道辦主任,肯定更了解公社的事宜。
當天晚上的晚飯,傻柱和劉嵐吃得毫無胃口,匆匆吃完後就趕往二民崗胡同,找到了陸衛民的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