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來到鱷龜島,正式開啟他作為八大軍區特種部隊武術總教官的首秀。
而就在昨天下午四點多鐘,由楊大山帶隊,他們比平日更早地用過餐,隨後便踏上了征程。
李小龍有三大袋餌料交給楊大山,還沒出發,楊大山早早就將其中一大袋餌料,放進電瓶車的籃子裡,生怕出發的時候忘記了。
出發的時候,他再次檢查了一遍餌料,這才放下心來,將餌料帶到了碼頭,又轉移到了漁船上。
原本,李小龍打算給楊大山他們轉一筆錢,但最後楊大山表示,到時候加了多少油,憑借加油的收據再找李小龍報銷,李小龍欣然同意。
畢竟,他也清楚,如今的楊大山他們已非昔日的寒酸模樣,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小金庫。雖說他們拿不出巨額財富,但如今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對他們來說也並非難事。
平日裡,有李小龍一同出海,大家並未覺得有何特彆。可今日李小龍不在,大家都感覺壓力陡增。
尤其是楊大山,作為船長和掌舵的船老大,他今日負責帶隊,壓力更是如山大。他不僅要操心今日出海捕魚的收獲,還要保障船上所有人的安全。
所以,剛剛登上那艘神龍號釣魚艇,他便要求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首先穿上救生衣。
接著,大家開船前往平時加油的海上加油站,將油加滿後,楊大山親自駕駛船隻,向著那條海底深溝疾馳而去。而他提上船的餌料,則交給了羅科舉,他們三人開始往地籠裡放置誘餌。
這是楊大山第一次帶隊。幸運的是,今天他們無需費力去尋找魚群,也不必找尋下地籠的位置。
否則,楊大山的壓力將會更大,畢竟茫茫大海,麵積廣闊,如果一直在海上航行,卻遲遲找不到合適的下地籠地點,不但收獲會大打折扣,而且還會白白消耗大量的柴油。
要知道,這漁船在海上航行,可是個“燒油大戶”。
神龍號釣魚艇一路乘風破浪,順利抵達了他們昨天下地籠的海底深溝處。
到了此處,換由羅科舉開船,楊大山則親自帶著羅小桃和董小琴下地籠。不過,他們下地籠的速度可比李小龍在的時候慢了許多,畢竟他們需要根據探魚器屏幕上顯示的海底深溝地形影像,來確定地籠的放置位置。
好在李小龍已經叮囑過他們,儘量把地籠放在深溝中寬敞平坦的地方,千萬不要放到礁石堆裡,以免被洋流帶動,把原本沒有掛在礁石上的地籠也衝到礁石上去。
沒有李小龍在,船上的所有人都感覺做事有些束手束腳,放不開手腳,每做一件事都需要格外小心翼翼。這一百個地籠,他們放置的速度比平時慢了三分之一。
一百個地籠終於放置完畢,楊大山沒有讓羅科舉和他一起釣魚,畢竟上次釣魚的陰影仍在心頭縈繞。
這次少了李小龍,他們感覺漁船上仿佛失去了定海神針一般。大家在漁船上待了一會兒,始終覺得無聊。
以前,放好地籠後馬上就開始釣魚,釣完魚接著下拖網,雖然忙碌,但也充實。現在,在這大海之上,神龍號釣魚艇孤零零地在這海上的夜晚漂泊,他們什麼都不做,反而有些不習慣。
“咱們還是下一網,看看能不能網到些珍貴的魚吧。”羅科舉開口提議道。
“行,那就拖一網吧。”於是,幾人開著漁船離開海底深溝,一直向前行駛了將近一千米的距離,漁船上的探魚器終於掃描到了一群魚群。
楊大山將帶到船上的誘餌分給其他幾人,每人都朝著漁船四周各自拋灑了一點餌料。這些餌料都被他們搓散開來,這樣雖然拋灑不遠,但魚也隻能聞到餌料的味道,根本吃不到餌料。
第一次餌料撒入海中,過了十分鐘之後,他們再次開始向漁船邊上拋灑第二次餌料。繼續等待十分鐘後,開始拋灑第三次餌料。
第三次餌料撒完後,羅科舉駕駛漁船離開這個地方五百米遠,然後開始慢慢地下拖網,由楊大山主導。
羅科舉把漁船開得比以前更慢,楊大山、羅小桃和董小琴配合在後甲板上將拖網慢慢放入海中。
隨著漁船沿著海麵繞行一圈,到最後兩張拖網的網口開始收縮的時候,海麵上被餌料吸引過來的魚群終於反應過來,它們仿佛知道自己陷入了絕境。
於是,海麵上頓時熱鬨起來,一條條魚飛躍到半空中,這些魚有大有小,品種繁多,甚至偶爾還會發生兩條魚在空中互相碰撞的情況出現。
也有不少的魚開始撞網,想要撞穿漁網逃出去,隨著這些魚兒撞網,海麵上的魚網浮漂不斷地搖擺震動。每當有大魚在一處地方撞網,那處的拖網就會被大魚撞得向前凸出一個角。等到大魚撞不開網退開之後,拖網又會往回收縮,
漸漸的,那個凸出去的尖角就會隨著大魚的離開而慢慢消失不見。能夠逃出海麵的魚兒,隻有極少數聰明或者幸運的家夥,其他的大多都是在做無用功罷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