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麵聽聞蘇祁安他們殺出重圍,蘇鳳玲思量再三,決心撤退。
這一撤,便撤往京都,相比較蘇祁安的圍困,追擊蘇鳳玲的禁軍,著實不是她的對手。
畢竟,彙聚在她身邊的兵力,起碼有千人左右,加上童戰率領的直屬隊,她手中可用兵力,早就超過蘇祁安。
禁軍總兵力不過五千人,其中一半都被抽調圍困蘇祁安,剩下的一半,又有部分需要維護皇城內的治安。
真正追擊的兵力,也就千人左右,而撤進京都時,孫文、柳夢二人早就等候多時,隨時接應。
幾乎在撤離的片刻,便有接應的人,帶領蘇鳳玲逃離。
上千人的手下兵力,立刻化整為零,在情報組的率領下,進入京都後,就像消失一樣,前來追擊的禁軍,追了沒多久,便沒了蘇鳳玲等人的蹤跡,最終無奈返回。
而對於蘇鳳玲,二王心裡是複雜的,得知逃離京都,二王並沒有發布像搜捕蘇祁安那樣,下達追殺令。
反而默認了蘇鳳玲逃離,在二王眼裡,抓到蘇鳳玲,遠沒有抓到蘇祁安重要。
也正因為禁軍的收手,這才給了蘇鳳玲喘息的機會。
而後在孫文、柳
夢的安排下,方才被轉移到這裡,和蘇祁安彙合。
看著安然無恙的蘇鳳玲,眾人心裡都很激動,這是目前他們得到的為數不多的好消息。
蘇鳳玲也很激動,和蘇祁安相擁而泣,身後的蘇康以及幾位老將,也是很識趣的暫時回到各自的房間,給二人難得的獨處時間。
在經曆了這種劫後餘生的危機,這種重逢顯得愈發珍貴。
二人稍微平複下情緒,也各自了解了一些情況,涼皇的駕崩,劉信的身死這些,蘇鳳玲基本上都知曉。
她沒有落淚,沒有痛哭,因為沒有時間給了脆弱的時候。
從蘇玄庸駕崩那刻起,她便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到,可以依靠父親的感覺。
雖然是女子,但她更是皇室的九公主,父皇歸天,她也要承擔起該有的責任,這便是成長。
眼下的當務之急,便是尋找時機,看能否順利出逃京都。
蘇鳳玲和蘇祁安已經商議過了,離開京都後,他們的目的地就是西州。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