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州番號的確立,正式標誌著三州軍隊的革新拉開了帷幕。
這一次,蘇祁安在無半點顧忌,可以儘情招募軍隊。
三州軍的升級,並非隻能擴編到軍一級,而是可以繼續擴編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的方式。
按照蘇祁安的想法,每一州的軍力,起碼要擴充到三個軍,每個軍三萬人,共計九軍二十七萬人。
隻有這樣,才能確保三州之地的安全。
這種擴軍,並非一時興起,也是根據每一州承受的能力設定。
一州九萬人,並非很多,與晉州起碼十萬人的兵力相比,這九萬人,算是合理範圍。
這一次的擴編,比原先起碼擴大了七八倍,各自人員的調動,也要調整。
統領甘州裂山軍的,除了謝蒼外,蘇祁安另外將二猛的騎兵師,也劃撥過去。
想要發揮騎兵的實力,甘州就是絕佳的場所,同時也是為了給謝蒼增添實力。
二猛的騎兵師擴編為裂山第二軍,抽調其中的骨乾,組建第三軍。
西州這邊,由蘇勇、李虎、趙大三人擔任東山第一、第二、第三的軍長。
取消李虎、趙大的民兵身份,正式劃進東山軍,甘州之戰,李虎、趙大率領的民兵師,已經展露了他們的實力,成為東山軍一員名副其實。
至於交州,則是宋彪、陳到二人負責。
二人在交州也算老熟人了,由他們坐鎮,蘇祁安也放心。
他二人不用說,擔任交州第一、第二的軍長,至於
第三軍由原先的土著軍組建,軍長一職由二元老擔任。
這樣一來,至少沒有厚此薄彼,也能鞏固保持交州境內人員的團結。
三州軍隊的改革落地,很快,三州便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招兵。
最先開始的自然是蘇祁安所在的甘州,有了合規的製度,招兵工作很順利,短短十來日,便是招募到一半的人馬。
這些還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真要徹底放開,九萬人怕都打不住。
之所以這般熱情,也是看到了在蘇祁安的帶領下,一次次的粉碎了榮兵和晉州方麵的入侵。
讓當地百姓看到了希望,讓百姓消除了對榮兵的恐懼,知道隻要團結一致,所謂戰力彪悍的榮兵,也是能夠被擊敗的。
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親人,甘州境內的青壯年,十分積極踴躍報名參軍。
這一幕看的王震山很欣慰,有了這些後備軍,甘州一定能夠守住。
與此同時,三司機構也在相應的成立,被抽調的人員,逐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