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在東漢末年還沒興盛起來,還隻是流傳於有錢人和權貴中間,貿易更是少之又少,通過海運賣到東南亞或者印度、更西方的也是完全沒有的事,這都是要再過很多年才慢慢起來的,好多年後慢慢起來的還有一條重要的茶的商路,在中國後世可能比海外貿易的名號更加響亮,那就是“茶馬古道”,我可以運往青藏高原啊,相對於運到歐洲做貴族的奢侈品,茶葉對於青藏高原的居民卻是生活必需品,那裡的居民吃太多的肉和油脂,茶是最好的解膩飲品,這也是為何茶馬古道無論朝代如何變遷都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因,高原人自從喝上第一口茶就再也離不開茶了!
讓高原人喝茶很容易,高原物產豐富交易也不是問題,唯一的,最大的問題其實是運輸的問題。該運輸問題又是一個複雜的合成問題,一個是運輸路線的選擇,一個是如何組織運力,最後一個是商隊人員的組成。
首先是路線問題,我找孟木和彭羕都談過去往高原合適的落腳點在哪裡,孟木不太了解,隻是說需要從雲南郡北上,彭羕的見識就要多了許多,他在不韋城永昌治所)聽過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叫做“工布”,工布不是一座城,而是高原邊緣的一大片區域,聽他講述這塊地區,我推測工布大概就是後世的林芝地區,是爬升到高原的一個過渡地帶,那裡也有一些適合人類居住的河穀,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存在了,青海和西藏的物資交通在古代確實也是靠著這塊地區,也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察隅,就屬於林芝,當然了現在察隅可能還不存在,或者隻是一個小村落。
其次是運力,進藏的道路崎嶇曲折,而且非常之狹窄,貨車和舟船是毫無用處的,隻能用駝獸,而後世的茶馬古道用的是騾子和驢,所以我們就不用去試錯了,直接采用驢騾,我抽調各個輜重隊和商隊最強壯的驢騾來組建運力。
最後是人員,人員自然以原成都商隊為主乾不願再繼續跟隨商隊乾的已經解散掉,這些人以成都本地人為主),再挑選一些侍弄牲口的好手作為馬夫,然後是額外補充了部分商隊護衛,這些新人是從民間招募的健壯的新手,商隊護衛還是要比做郡兵危險係數低一些,有些人不願意做郡兵,卻願意做商隊護衛。這些當然不是全部人員,商隊第一次去工布時途徑雲南郡要在那裡再征募少量的護衛和馬夫,最終到達工布時再招最後一批護衛和馬夫,有雲南郡和工布的這些人手,商隊也就更能適應環境,更容易發現危險,開始人多一些,等發現有高原反應的再去除掉這些人員,高原反應可不是鬨著玩的!張慕依舊是商隊護衛統領,海格尼爾也還是負責交易他以後會留在工布的貿易點),成都城的商鋪已經被賣掉了,我們做事是不拖泥帶水的!
因為驢騾運力有限,商隊貨物以茶餅、海鹽、蜀錦為主,先用海鹽和蜀錦擴大影響,再去逐步推廣茶葉,高原的羌人自然是知道蜀錦的,這也是一種通常的貿易品,海鹽他們可能第一次見,之前蜀地販運過去的都是井鹽,海鹽沒那麼好吃,但蜀地已經嚴格實行鹽鐵管製,所以井鹽價格一定非常之高,海鹽可以替代大部分的井鹽市場。具體能夠換購回什麼物資回來,那就要看具體情況了,對高原地區的了解並不比我們對天竺或者東南亞的了解更多,漢人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保守和封閉的一個種族,對邊境外的世界沒有足夠的好奇心!
孟家商隊的調整需要時間,見到成效需要更多的時間。
年後郡兵隊伍一直在加緊訓練,基礎的隊列和武器訓練一直在加大力度,部隊越來越有模有樣。有鑒於之前戰鬥出現的指揮上的混亂,我們之前的戰鬥指揮大多靠吼,我們甚至沒有金鼓,部隊的進攻和撤退都是靠號角,這玩意簡單且不占用地方,卻也讓我的郡兵更加像蠻夷,而不像正規漢軍。為了能更好的在戰場上指揮部隊,我和部下商量了好幾輪,最終確定號角依舊保留,隻用在指揮所有部隊進攻或者撤退時,如無其他約定,兩長一短為進攻號角,兩短一長為撤退的號角,平常我們也是如此訓練的。另外我們添加了旗幟指揮,各部旗幟都不同,飛龍團的旗幟都是繡著飛龍的,猛虎團的都是繡著猛虎的,不同兵種的旗幟的顏色是不同的,黃色的是重步兵的,紅色是遠程騎兵的,綠色是近戰騎兵的,紫色是輕步兵的,白色是遠程步兵的,狂象士部隊的旗幟是藍色的。白色就是不用染色,染色的裡麵綠色最容易,用草葉就能染色,最難的是藍色,蒲元調配了很久才做出來。
郡兵從年後就一直在訓練,包括旗幟指揮,訓練消耗了額外的許多食物,但這是值得的,我要為隨時可能發生的戰鬥做準備,曹劉的漢中之戰隨時可能打起來!
我有時會去看他們訓練,有時甚至會親自指揮一下,過過癮,大多數時間我用在自身武功的鍛煉上,自從見識了老將嚴顏的武力後,我就對自己的武力產生了懷疑,每日的鍛煉我都堅持了下來,有時是在我的莊園內,有時是在郡兵訓練的校場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情報網傳來的消息,劉備那邊的部隊集結和訓練就要稀鬆多了。
自從我送去了三郡的幾千部隊後,有的郡也有樣學樣的送去了部隊,但送去的部隊有的老弱太多。有的則全是臨時抓的壯丁,武器裝備齊全的沒有,各郡都是送人不帶裝備,甚至大多也不帶糧草,劉備也不是那麼好說話的,他留置了許多押運新兵的郡兵,又進行了多輪對各郡府庫的糧草搜刮。諸葛亮的內政操作開始結出好的果實,都江堰的疏通帶來了更多的糧食,高額的商稅帶來了更多的資財用來購置和打造軍械。後來,劉備強行征召了那些沒有主動提供兵源的郡,主要是帶走這些郡的郡兵,郡兵的加入提升了部隊的整體實力。劉備和手下的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將領在不斷訓練和優化部隊,老弱被安排去修築城池工事,要不就被分配到輜重隊,要不就去官署的鐵匠鋪去打造裝備,年輕體壯的合個兵源則被不斷訓練,訓練力度後麵也慢慢起來了。可以說整個蜀地的軍事力量和物資儲備在向北部集中。
曹操那邊也不是瞎的,他們發現邊境越來越多的劉備軍,也隻能不斷增加邊境的駐軍,以對抗劉備軍力的增強,對峙越來越嚴重,但衝突卻沒發生,劉備可能覺得還沒準備好,曹操那邊也被釜口之戰給打怕了,不敢輕舉妄動。
時間就這麼拖下去,一下就拖到了下半年,下半年我管轄的三郡還是迎來了我一直擔心的嚴重的問題。
喜歡穿越三國之蠻王傳請大家收藏:()穿越三國之蠻王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