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年以後也沒有雨水,除了早晨的露水大地沒有接受一點的水分,春天裡有幾次風起雲湧,但最終也沒降下一個雨點。
雖然對糧食安全還有擔憂,但隨著商隊帶回來更多的禽畜和各種肉乾,糧價降下來後擔憂也就少了些,我都有些聽天由命了!
天氣不可掌控,但部隊可以,年後為了增強遠程攻擊能力,最終我還是決定給郡兵配備更多的弩,倒不是增加更多的弩兵,而是給各部隊的輔兵配備弩,並給他們以足夠的射擊訓練。這樣我就能多出兩三百的弩兵,火力輸出就要高許多,無論是把他們放在主戰場上,還是放在後方守衛糧草輜重,都是有益處的。
弩的優點很多,射程遠、精度高、訓練簡單、不需要天賦,缺點隻有一個就是射速慢,但射速慢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那就是增加弩的數量,隻要數量足夠,火力也就足夠,足夠的數量加上三段射擊就能媲美同等數量的弓箭手,當然了,增加弩手的數量帶來了新的問題,這也是在曆史上大規模弩兵上場次數不多的原因,弩的製作不容易,成本也高,這就是新問題。
我同樣會遇到這個問題,還好我有蒲元和大型工坊,他們會陸續提供足夠的弩和弩箭,相對於弩的製作,訓練就是小兒科了,訓練一個合格的弓箭手需要至少三年,訓練一個合格的弩手連三個月都用不了,其實如果不要求精準命中,隻要求範圍攢射,一個月的弩弓射擊訓練就足夠了。我特彆要求他們除了基礎的射擊訓練,還要加強三段射和在改裝過的輜重車上的適應性射擊,一個有堅固防護的弩兵可以發揮出大的多的效能,他們能更好的保護輜重,也能在戰場上提供穩定的輸出和更安全的營地守衛!
床子弩的訓練已經差不多了,剩下的隻是熟練度的提高,越熟練精確度和射擊頻率都能提高一點。
我們一直在訓練和整備部隊,劉備也是,不過他們的效率明顯的要低一些,他們的部隊規模比我們要大許多許多倍,而且劉備占領蜀地時間還短,掌控力度還太低,導致效率不高,主要還是蜀地本地勢力的不配合。所以雖然曹操在掃平了漢中後,隻留了從雍州和涼州調過來的部隊和少量關中精銳老兵外,剩餘都是優選出來的張魯降兵轉化成的屯田兵了。屯田兵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存在,他們大多數時間都是農民,在地裡乾活,有戰事時才會配給他們武器和甲胄,作為二線部隊或者後衛部隊,是成本最低的兵種,曹操在他的地盤上有許多的屯田兵,在漢中他也如此做的,他也必須如此做,因為他把漢中的人口和資源都給挪到關中了,漢中沒有百姓就很難堅守,轉運糧食則耗費巨大,是曹操也無法承擔的成本,而把辛苦打下來的漢中拱手讓給劉備,也是曹操萬萬舍不得的,他就把整個漢中作為一個巨大的關隘使用,防止劉備北出,也能在劉備虛弱的時候從北方給予劉備致命一擊。
就在劉備進展緩慢的時候,曹操動手了,他的掌控力要高的多,效率也高!
喜歡穿越三國之蠻王傳請大家收藏:()穿越三國之蠻王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