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擷萃》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金庸的資源調配能力出眾,每一個點都有正麵和反麵的用,這是和他思想緯度的廣闊,以及人生經驗有關。
一看他的情節運就知道他是吃過苦頭的,沒有吃過苦的人對於苦會回避,而且思想的緯度就停留在有限的一個或幾個點上。
沒吃過苦看似幸福,其實也是限製了人生的高度。
假如金庸沒吃過苦,他筆下對資源的態度就不會用心,而是隨意揮灑,想怎麼就怎麼,相反他喜歡的主角,會放上很多時候關注力。
這樣的話寫文章可以,寫小說就失衡了。
《射雕英雄傳》開頭幾回都是在鋪墊,出現的不是重要角色,不過戲份也出彩,關鍵是金庸對次要人物不是漠不關心,也是投注於創熱情的。所以出來的人物栩栩如生。這種創思路和態度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郭嘯天和楊鐵心表麵來看都是忠良之後,可也有差彆的,郭盛是梁山好漢,可梁山最後是覆滅的。
楊鐵心是楊家將後人,一門忠烈,可歌可泣。
相形之下,還是楊鐵心的門楣比郭嘯天要高,楊家將是受到朝野一致認可的,郭盛也隻是強盜一枚。
而且在《說嶽全傳》裡小商河一役,嶽飛安排了七路先鋒,楊再興是第一路,結果他貪功,被射死在小商河。後來的幾路中就有四猛八大錘還有兩條槍,大家都義憤填膺,為他報仇,殺得金兀術潰逃,從此嶽家軍聲名顯赫。
至今都記得《說嶽全傳》裡精彩的戰鬥場麵,小商河是其中一折,還有挑滑車,另外還有兩路少帥互送。
那是韓世忠的小兒子韓彥直替父送書信給嶽飛,嶽飛讓嶽雲把人家送出去,嶽雲手執大錘,直衝金營,把韓彥直送到對麵,誰知道韓彥直見獵心喜,他說你送我了,我也送送你吧!結果他一馬一條槍,也把金營殺得人仰馬翻,把嶽雲送到了嶽營,這麼一來嶽雲完不成任務了,他再送。
這兩個小將幾進幾出,把金營視若無人,還越送越開心。直送得金兀術火起,咬牙切齒地發狠,我抓不了你們兩個白袍小將勢不為人,他調齊了精兵,還準備親自來捉。
嶽雲聽到鼓聲震天,知道金營重視了,不敢造次,把韓彥直送出金營,兩人依依惜彆,他趕緊回去。剛回到嶽營,金兀術的兵馬齊出,居然撲了個空。
嶽雲是少帥,韓彥直也是少帥,這兩路少帥都是少年英雄,惺惺相惜,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居然連踏幾回金營,這回書是聽得人大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