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大明朝會,大佬太老_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 > 第195章 大明朝會,大佬太老

第195章 大明朝會,大佬太老(1 / 1)

泰昌元年9月10日。

朱由校召開了作為天啟皇帝的第一次朝會。

明代朝會的規模是相當大的,每年春節、冬至、皇帝生日、每月初一朔朝、十五望朝舉行大朝會。朝會通常有早朝、午朝、晚朝三種,其中早朝是最為核心的部分。

明代的朝會缺乏合理的功能分配,除了禮儀性的大朝會在皇極殿舉行,其他一切大小公私之事都在早朝陳奏,由天子親自決斷,早朝等於日朝,君臣天天都得赴朝。

每日早朝,從宰輔到九品小吏,乃至不入流的雜職,都日逐隨朝,駢首門下,了無親疏輕重之彆。

明朝的上朝官員被稱為朝參官、京朝官,皆佩戴有出入宮廷的牙牌。為方便上朝,他們大多在城南,東、西長安街居住。

早朝的時間一般在卯時五點到七點,現代的點卯由此而來。早朝議事多,可能九點左右散朝。

大臣們在淩晨三點左右就必須到達午門外等候。夏天天亮的早,看得清,冬天天亮的晚看不清,比較麻煩。冬天時,經常有大臣看不清道路崴到腳,又因天氣寒冷,經常有大臣感染風寒。

曆史上,魏忠賢當權時,本來紫禁城有路燈照明,但以消除火災的名義,廢除了路燈,更是苦了大臣。

為了早朝,大臣們淩晨一點左右必須起床,皇帝離皇極殿比較近,淩晨三點左右也必須起床。明代的帝王將相不容易啊,怪不得那麼多皇帝不喜歡早朝。

淩晨五點左右,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按照侍衛、近侍官員、公侯駙馬伯,五府六部等順序依次進入紫禁城。文官由左掖門進入,武官由右掖門進入,先在金水橋之南根據品級排列好次序。鳴鞭之後,依次過橋,到達皇極門前丹墀,文官為左班、武官為右班,在禦道兩側相向立侯,稱為起居。

皇極門上廊內正中設禦座,台階左右是鐘鼓司的樂隊和大漢將軍,穿著全服鎧甲,禦道左右及文武官員身後則各有校尉握刀站立。鐘鼓司奏樂,皇帝到達禦門,錦衣衛力士撐五傘蓋、四團扇,從東西兩側登上丹墀,立於禦座後左右。內使兩人,一人執傘蓋,立於座上,另一人執武備,雜二扇,立於座後正中。

皇帝坐上禦座後,再次鳴鞭,鴻臚寺唱入班,左右文武兩班齊頭並進步入禦道,此時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行一拜三叩之禮,是為大班。公侯、駙馬、伯自成一班(勳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離。行禮完畢,早朝便正式開始了。

鴻臚寺官員先出班,對皇帝奏報入京謝恩、離京請辭的官員人數。這些人都是前一天在鴻臚寺報備好的。如果皇帝要召見,那麼便先行入殿覲見;如果皇帝不見,則在庭下或午門之外遙行五拜三叩之禮,行禮之後便算完事了。

接下來便是來自邊關的奏報,如果有,便先行呈上。

之後便進入了早朝最重要的環節,奏事環節。按照慣例,每個官員在奏事之前,皆預咳一聲,此稱為打掃。避免兩個人同時出班造成尷尬。而一旦出現這種尷尬,通常由通政司或鴻臚寺官員負責引導。

奏事的官員邁步出班,到禦前跪下奏事,說完之後便重新回到班列。奏事之時不用口語,而是大聲朗讀奏章。通政司、鴻臚寺官員除了引導官員們奏事之外,有時還需要代讀奏疏,而為了達到美觀瞻的效果,一般選取該衙門中符合美姿容和大音聲標準的官員。

奏事完畢之後,由禦史、鴻臚寺先後出班,上奏早朝期間官員失儀情況。至此,早朝流程也就基本完畢了。鴻臚寺官員唱奏事畢,鳴鞭駕興,待聖駕退後,百官亦退,各回衙門蒞事。

明朝前中期的皇帝早朝通常都是不停歇的,即便惡劣天氣,也很少免朝。明代後期皇帝怠政、政治荒廢,除了批閱奏章之外,不與大臣見麵商議國政、不參加朝講學習知識、不親臨祭祀先祖,也不召見大臣麵谘國策。

嘉靖皇帝移居西苑,整日沉迷於仙丹道教而不肯上朝;萬曆皇帝更是刷新了30年不上朝的記錄;天啟皇帝沉溺木工不肯上朝,崇禎皇帝倒是勤奮,早朝基本不停歇。

大明三品以上文官約120人,能天天上朝的大約20人。給事中不是天天上朝,有事才能上朝。都察院的禦史可以天天上朝,但不一定到的全。每天早朝的文官大約40人左右。加上武官勳貴,每天早朝的官員大約100人左右。

因為三大殿被焚毀,天啟的第一次早朝在武英殿召開。

武英殿始建於永樂年間,明初是帝王齋居、召見大臣的場所。

武英殿南向,麵闊五間,進深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須彌座圍以漢白玉石欄,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門。

後殿敬思殿與武英殿形製略似,前後殿間以穿廊相連。東西配殿分彆是凝道殿、煥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間。院落東北有恒壽齋,西北為浴德堂。

因為是天啟第一次早朝,朱由校安排劉若愚通知了六部九卿和在京的從六品以上文武官員,以及一些特邀官員、勳貴,人數接近200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陰陽剝皮人 異世界迷宮的蒼藍召喚師 心心相印 小王的彩票人生 炎靈魔神王王 抗戰之新晉綏軍 昆侖小子下山 穿書反派,係統竟在女主手裡 開局在祖陵簽到,我成了魔道巨擘 炎夏紀元:星際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