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明舊軍隊的整肅整編完成,衛戍軍區、東北軍區、北方軍區、華西軍區、華中軍區、西南軍區、華中軍區、華南軍區八大軍區的建立,大明的新國防體係全麵建立。
臥佛寺集訓營100個師已經完成整訓,整裝待發。
順天府地區甑選整編的舊軍隊3個師,衛戍軍區甑選整編的2個師,北方軍區甑選整編的1個師,華西軍區甑選整編的2個師,東北軍區甑選整編的1個師,完成整編整訓,編製成皇家衛隊350師至359師。
富鑄富、巫鑄東、烏鑄方、焦鑄盛、巴鑄世、楚東忠、牧東君、閆東愛、塗東國分彆擔任350師至359師師長。
皇家衛隊總參謀部根據各軍區的軍事形勢和戰略任務,各軍區編製進行調整。
衛戍軍區、華中軍區、華東軍區、華南軍區編製調整為10個師,東北軍區編製調整為59個師,北方軍區、華西軍區、西南軍區編製調整為50個師,共計249個師約299萬人馬。
衛戍軍區另還有四個特勤師負責京城和皇城防務,總兵力超過300萬。
陝西、四川各縣級支行安保隊計劃外招募的72萬人,已經完成6個月的封閉軍事集訓和文化學習,整編為60個師的特種機動部隊川陝鐵騎。但因為戰馬有限,僅僅配備了5個師的戰馬。雖然名為川陝鐵騎,實際上還是步兵。
川陝鐵騎直屬於皇家衛隊總參謀部,暫駐西安。
在皇家衛隊總參謀部實業一個月,鍍了一下金的宋祖舜擔任川陝鐵騎總指揮,朱保振擔任政治委員,朱保興擔任參謀長。
孫祖壽、曹文詔、魯欽、孫應元、周遇吉、黃得功、滿桂、馬科、楊肇基、馬祥麟、楊嘉謨、湯九州、李卑、馬世龍、王世欽、劉肇基、金國鳳、虎大威、杜文煥、劉光祚、王性善、李昌齡、艾萬年、賀人龍、猛如虎、祁秉忠、侯世祿、劉渠、楊宗業、梁仲善、賀世賢、何可綱、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祿、鄧祖禹、陳於王、徐國全、周敦吉、賀虎臣、賀珍、徐文樸、薑應魁、毛維張、任之華、王忠、李忠、楊二虎、乙邦才、馬應魁、莊子固、樓挺、江雲龍、李豫、陶國祚、許謹、馮國用、陳光玉、李隆、徐純仁、李大忠、孫開忠、解學曾、高其勳、陳正、王承憲、翁之琪、朱旻如、劉世勳、魯之璵完成進修學習後,分彆擔任特10師至特69師師長。
穀東務、車東實、侯東興、嶽東邦、帥東圓、全東國、況東強、商東民、牟東富、佘東鑄、譙東方、伊東盛、宮東世。
寧方忠、仇方君、欒方愛、年方國、甘方務、愛方實、厲方興、陽方邦、祖方圓、武方國、符方強、劉方民、景方富、詹方鑄、束方東、龍方盛、葉方世。
幸盛忠、司盛君、佟盛愛、郜盛國、黎盛務、歐盛實、薄盛興、印盛邦、宿盛圓、白盛國、饒盛強、蒲盛民、司馬盛富、上官盛鑄、歐陽盛東、夏侯盛方、東方盛世。
公孫世忠、賴世君、卓世愛、藺世國、屠世務、蒙世實、池世興、喬世邦、令狐世圓、司徒世國、胥世強、西門世民、南宮世富、諸葛世圓、聞世東、皇甫世方、慕容世盛分彆擔任特10師至特69師政治委員。
川陝鐵騎進行快速機動、大迂回、大穿插、突襲、奇襲等特種作戰訓練。
明末軍隊戰鬥力排名第一的為關寧鐵騎,第二為秦軍,第三為天雄軍,第四為白杆兵。
關寧鐵騎驍勇是因為強大的機動能力,天雄軍善戰是因為團結,而秦軍、白杆兵戰鬥力強勁是因為川陝漢子的個性,秦軍的主力大都來自陝西,而白杆兵都來自四川。
彪悍的秦軍和白杆兵不知讓多少軍隊吃過苦頭。闖王高迎祥因為秦軍,在子午穀中丟了性命。渾河血戰、奢安之亂,白杆兵都讓對手吃儘苦頭。
彪悍的陝西兵、四川兵加上裝備大量蒙古戰馬的強大機動力,以及皇家衛隊的政治委員製度,川陝鐵騎必將成為這個時代的一支強軍。
通過華東、西南、華中、華南地區軍隊的整肅,一大批優秀的人才被發掘。
祁伯裕、汪應蛟、王三善被調往皇家軍事大學擔任教官,
汪應蛟字潛夫,出生於1550年,萬曆2年進士,曆任南京兵部主事、南京禮部郎中、興泉憲副、濟南參政、山西按察使、右都禦史代天津巡撫與保定巡撫、工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
泰昌元年,起任南京戶部尚書。天啟元年改任北京戶部尚書。汪應絲忠誠正直有節操,心係百姓解民憂,把國當作自己的家,謹慎收支、杜絕浪費。
王三善字彭伯,出生於1565年,萬曆29年進士,曆任荊州推官、吏部文選郎中。泰昌元年升任太常少卿,天啟元年任右僉都禦史貴州巡撫,在平定奢安之亂時被俘,英勇殉國。
尹伸、劉鐸、商周祚、莊祖誨、焦源清、田唯嘉、胡沾恩、練國事、鄭崇儉、樊一蘅、謝誌良、楊正芳、楊世恩、左懋第、張同敞、翁之琪、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金聲、萬元吉、堵胤錫、熊汝霖、趙一麟、翟文、尤岱、莊子固、張衡、馬應魁、汪思誠、樓挺、李豫、許謹、馮國用、李隆、徐純仁、孫開忠、姚懷龍、解學曾等優秀的官兵被推薦到皇家軍事大學深造學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