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李智勇突然的激動嚇了一跳,隔了幾秒才反應過來:“李站長,剛才你自己說不可能是36台,咱們這個討論要嚴謹,吃了吐可不行啊!”
李智勇沒理我,提筆在紙上計算了兩分鐘後,寫下個“1136”:“如果真有36台,每兩台之間的直線距離,應該是1136公裡左右。”
“為什……”
“陸地麵積!”
李智勇不等我說完就開始解釋:“如果按地球表麵積來算,36台確實不可能,但如果隻看陸地麵積就不一樣了。”
“地球平均半徑6371公裡,地下65公裡就是4x3.14x,也就是約5億平方公裡——”
“等會!這是什麼數據?”
“球形麵積計算公式,s=4πr2——彆打岔。”
李智勇擺了下手繼續道:“地球上的陸地麵積為1.49億平方公裡,占總麵積的29.2,可得陸地縱向65公裡的地下基準麵為1.46億平方公裡。”
“地震波通常以圓形範圍擴散,1.46億平方公裡分成36份,每個作用範圍就是平方公裡的圓形,代入s=πr2的公式,可得該範圍半徑——1135.858。”
“……”
我眼神清澈的看著李智勇,從“1.49億”開始就聽不懂了。
隔了幾秒我才感覺不太對:“但如果是半徑的話,不就是每台裝置作用範圍的邊緣了嗎?如果要達成信息收發,應該是兩台裝置的直線距離——也就是兩個半徑。”
“2271.716……”
李智勇瞬間心算出了答案:“這個數值還是很大,但比地球表麵積得出的數值小了近一半,理論上是有可能的。”
“理論?”
“隻能是理論。”
李智勇理直氣壯的點點頭:“這不是簡單的數學題,地震波傳遞還要考慮介質密度,甚至是‘板塊漂移’,有多少陸地消失、多少陸地升起我們都不知道。”
我的神色漸漸變得古怪起來:“就是說……白算?”
“不完全是白算,我可以利用這個思路,通過軟件模擬得出準確數據——”
李智勇這次機靈了不少,說著已經撥動操作杆向門口退去:“我得出結果以後會通知劉祈,讓他加進‘鼴鼠計劃’的提案細則。”
等他走後,我看著紙上的算式陷入沉思。
待到李智勇得出結果,再結合“固定時間”和“橫波更強”兩個特點,隻要存在其他裝置,“鼴鼠計劃”就一定會有所發現。
可是我想不通這些裝置有什麼意義。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裝置大概率是一組通訊矩陣,但通訊矩陣的重點在於“通訊”,而這組矩陣的作用範圍隻在地球。
按照一般、或者說人類的邏輯來看,它們在為地球上的某個群體提供通訊服務,但是根據岩畫最後的信息來看,留下它們的外星種族已經離開了。
“難道是暫時離開,為日後的歸來做準備?”
我思索著自言自語,忽然聞到一股熟悉的飯菜香味,回過神就發現莊湘和肖海端著幾盤菜出來了。
“先吃飯吧。”
肖海說著朝莊湘的方向使了個眼色,然後幾乎微不可察的搖了搖頭。
我明白他的意思,是讓我先彆提另一個莊湘的事,不過我本來也沒打算提,因為我們的莊湘大概率什麼都不知道。
這個選擇的結果,就是吃飯的氣氛非常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