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種非常隱晦的“注視”,可能是對方不想讓我發現,又或是對方的注意力、並不完全在我身上。
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這都是一個非常詭異的情況。
基地內的監控係統已經關閉,能源室裡又隻有我和秦玉林,而他從剛才開始就一直望著天花板,甚至都沒往我這邊看過一眼。
“看來你不明白。”
秦玉林不知道我在想什麼,接著他最後的話繼續道:“總之我在那個區域停留的時間不到五秒,但是我們交換了大量信息,這種效率隻有意識層麵的‘映射’可以做到。”
“……理解。”
我回過神點點頭,端詳著周圍輕聲問道:“所以你覺得,是‘深空計劃’的人員升維之後、利用高維生物的某種技術、在短時間內向你灌輸了大量……”
說到這我忽然愣了一下,因為我想起第一次在“血池”旁邊見到“主”的時候,它也曾在瞬間向我灌輸了大量信息,甚至差點把我腦子燒壞。
不過當時的環境基礎是“夢境”,“主”作為一個類似主程序的存在,有能力在數據層麵完成這件事,所以應該和“高維生命的意識映射”沒什麼關係。
與此同時,雖然我那句話沒說完,秦玉林也還是明白了我的意思,隨即有些不耐煩的“嘖”了一聲:“我說過了,‘深空計劃’的目標不是升維,現在的結果是一場意外。”
“意外……”
我咀嚼著這個詞冷笑了一下,回過神又正起臉色:“他們因為‘意外’偶然升維,而你現在要研究這個‘意外’,把這種‘偶然’變成“‘必然’?”
秦玉林點點頭:“我不會強迫全人類一起升維,但有了不用總好過沒得用。”
“防患於未然。”
我深表理解的點點頭,接著又話鋒一轉:“可是你想過沒有,那次‘會麵’可能隻是混亂磁場造成的幻覺。”
“不是幻覺!”
“是不是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也不算。”
我無所謂的聳聳肩,又看了看周圍才繼續道:“說說你聽到的‘深空計劃’,我們需要對照信息,才能確定那不是一場‘夢’、進而確定你由此延伸出的其他理論。”
“這……”
秦玉林聞言麵露為難,起先我以為那是“被拆穿”的反應,可是等他回想了近十分鐘、重新開口之後,我才明白他的“為難”是什麼意思。
“有人認為【大災難】來自地外,所以提案了‘深空計劃’、對外太空進行調查,但以我們目前的技術手段,無法進行星際探索,所以依然還是以觀測為主。”
“傳統的射電觀測,主要依靠電磁波與星際介質的相互作用,容易受到等離子體湍流、磁場偏振還有星際塵埃的乾擾,為了最大程度的保證精確,他們最終決定利用中微子,研發了一種新的手段,叫做‘ntp’。”
“ntp?”
我聽到這個詞,腦子裡又隱約了閃過什麼東西。
“neutrinotransit&ensingproject,中微子淩星與引力透鏡工程。”
秦玉林的英語不算太好,這也讓他聽起來更像複述了:“根據廣義相對論,大質量天體的引力,會導致周圍時空發生彎曲,使得光或者其他粒子經過時、原本的路徑發生偏折,就像透鏡對光線的偏折一樣。”
“但中微子是一種非常輕的基本粒子,幾乎不與物質相互作用,它們可以穿透地球、甚至太陽而不被阻擋,這也使得它們的運動軌跡更加準確。”
“而在收集到足夠多的、中微子的運動軌跡之後,就可以根據路徑反推宇宙中的暗物質分布、或是根據運動軌跡反推它的來處,進而建立整個可觀測宇宙的時空模型。”
“不是某一個時間點的宇宙模型,而是從宇宙、至少那顆中微子誕生至今的所有演變,並且最大化排除天體引力乾擾後的、無限接近‘絕對精確’的宇宙模型!”
“但也是因為中微子的弱相互作用,導致這種粒子很難被探測,當年那些三代中微子天文台,每年捕獲的中微子還不到20例,而實際需要的最低標準,是每年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