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文件標題的瞬間,我的大腦忽然不受控製的空白了幾秒。
那不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空白”,而是在我看到那些信息的時候,就下意識想把它們和我知道的信息聯係起來,結果卻發現我做不到的、或者說不知道該怎麼做的“無措”。
這讓我又稍稍的詫異了一下,因為調查到現在,幾乎所有相關的事情我都有所耳聞,很少會有這種無法聯係起來的情況。
於是我吸了口氣清空雜念,又重新讀了一遍標題,終於發現了那種違和的問題所在。
這要從標題的開頭、也就是“aether裝置”開始說起。
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詞,是前不久在六號基地聽約翰森說的,而在此刻我試著回想的時候,相關的記憶就自然的浮現出來了、好像那不是“聽說”、而是一種我本來就知道的信息。
但這是不對的。
出發來到蜂巢基地之前,我就利用二號基地的【黑鏡】,將腦子裡屬於約翰森和伊南娜的記憶剔除了——至少【黑鏡】說它已經幫我剔除了。
按理來說,這段記憶不該這麼熟悉、或者說熟練,不過“熟練”也是一種主觀上的感受,所以我並沒有太過糾結。
讓我糾結的,是按照約翰森當時的說法,aether裝置是一種植入在大腦內部的輔助裝置。
具體作用約翰森也說不清,但肖海對義肢和義眼的控製,是得益於aetherv、也就是第五代;而戴森·維克多用來引爆微型炸彈的,可能是第十代aether。
至於後麵的“曉星”工程,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指劉曉星。
從整體標題來看,劉曉星屬於第十一代的aether裝置,雖然我不確定她算是人還是機器,但要說她和aether有關係,至少在我看來還算合理。
所以這些都是我能“理解”的部分,剩下的也就是讓我“無措”的部分了。
逆向工程聯合攻關。
這八個字有兩層含義——分彆是“逆向工程”和“聯合攻關”。
以我在科學方麵的粗淺了解,逆向工程是針對某種已有的“成品”,反推其作用原理、功能邏輯之類的信息,再對已有的“成品”進行仿製。
就像是把一張椅子拆開,仿製各部分的零件之後,再用仿製的零件組成一把新的椅子。
至於“聯合攻關”,說明這個逆向工程的研發小組,內部至少有兩個主體——或許這與研發難度無關,但多主體的聯合行動,通常都代表該項目的難度很大。
於是問題就出現了——
“曉星”工程的aetherxi項目,標題裡依然用了“攻關”這種字眼兒,也就是說至少在“劉曉星”立項的時候,“逆向工程”的部分都還沒搞定。
但這是聯合政府的項目,無論資源還是人員,肯定都是最頂尖的那一批,他們這麼多年都沒研究明白的“成品”,到底是什麼東西?又是從哪兒獲得的?
帶著這兩個新發現的問題,我開始仔細研究起了項目內容,結果發現這隻是一份階段項目書,也就是整體項目的一部分、而且是相對靠後的一部分。
這就導致裡麵有很大一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審閱者、已經了解前期信息的基礎上的,但是對我這種“半路出家”的人來說,看完了反而比沒看還迷糊。
揉著隱約有點發脹的太陽穴,我腦子裡的“未解之謎”又多了一個,但我現在非但不焦慮,反而有種“虱子多了不咬”的灑脫。
隻揉著太陽穴休息了幾秒,我就調整好心態、繼續研究其他櫃子裡的文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