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海量的雜亂信息時,按其共性進行分類整理,除了可以便於理解之外,往往還會伴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比如現在,太陽風暴、磁場吸引、“深空計劃”的人員失蹤及再現、還有【黑鏡】改造四件事放在一起,很快就讓一個猜測浮現、或者說複現在我的腦海中。
“秦玉林,你……”
“彆在這說。”
秦玉林神色嚴肅的搖搖頭,隱約透出的緊張情緒,仿佛他也想到了什麼:“還有敵人沒消滅,接下來不管是打還是躲,都先解決了正事再說。”
我下意識的咬緊了牙:“我覺得這就是正事。”
“是正事,但也是大事。”
秦玉林說著上前幾步,借著宇航頭盔的角度掩護,朝林霜、劉曉星、還有那個護衛隊員的方向使了個眼色:“我不知道你想說什麼,但我建議你先私下跟我聊聊。”
說到“私下”兩個字的時候,秦玉林暗示似的咬重了幾分,但其實就算他不暗示,我也能領會到他的意思——
他知道我剛才想到的猜測,甚至知道由此衍生的、那個偏向陰謀論的猜測,但也正因為是“猜測”,才不適合在外人麵前隨便說起。
像我和秦玉林這種人,已經習慣在迷霧中探索真相,途中的線索會讓我們產生各種各樣的猜測,其背後的含義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負麵、甚至殘酷到難以麵對的。
但我們已經習慣了,所以在徹底確定之前、甚至之後,都不會被它影響什麼,哪怕最後因為真相而性情大變,也是我們在主觀權衡之後做出的選擇。
可是這裡的其他人,就未必有這種抗性了。
幾個月前,林霜的信條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那個護衛隊員在兩名同伴犧牲後,直到現在都還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
劉曉星就不用說了,雖然我現在還沒有完全確定,但我有理由懷疑她聽到的話、聯合政府的高層也能聽到。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說出那個猜測,聯合政府派來的支援,就未必隻是“支援”了。
念及此處,我也隻能深吸口氣轉換思緒:“秦玉林,你跟他們混得比較熟了,知道負責戰鬥的都有誰嗎?”
秦玉林先盯著我打量了一會兒,確定沒什麼異常才回想道:“我們……啊不是,他們最後一次進攻指揮中心的時候,加上我一共有十四個人,其中專職戰鬥的有九個人。”
“上樓的時候,被流彈打破麵罩死了一個,和你一起來裝配站的五個人裡有三個,負責轉移的還有兩個,再去掉我、還有去山脊找電纜的席爾瓦,維修平台那邊應該還有一個。”
“也就是說這裡的敵人還有六個,其中兩人的戰鬥經驗比較豐富,另外四人隻是普通的技術員。”
我迅速理清了現在的局麵,又權衡半秒便做出決定:“我提議在裝配站固守待援。”
林霜一怔:“這就不打了?”
“沒法打。”
我隨手朝秦玉林一指:“剩下的幾個人,都在他麵前露了相,接下來要麼自殺、要麼被抓,不會有第三種可能——窮寇莫追,我們沒必要和對方硬拚。”
“可是基材怎麼辦?就是你說的那個gi……gi……”
uduga?”
我替林霜說出那個拗口的稱呼,接著無奈的歎了口氣:“沒辦法,東西已經被轉移了,就算我們現在去追也來不及,席爾瓦也不會讓我們輕易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