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兩個版本的自己合二為一。回頭看時,原來,佛說的極樂,其實也是一種相,我隻是去住了一段時間。
換句話說,我借了佛法的認知,跳出了常人的認知,現在我又從佛法的認知中跳了出來。
你現在能看見的,那些沒有什麼情緒,乾什麼都開心,也不為難自己,也不為難他人,無所求無所苦的那種師父,就是內心住在極樂的樣子。
因為他心裡沒有苦這個情緒,隻有滿心歡喜與憐憫眾生的情緒。
通過這兩次的破相,我發現,人一直都在住相,學人就住人相,學佛就住佛相,學眾生就住眾生相。
佛說,佛本無相,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
所以,學佛不能成佛,而是連成佛也不圖之後才能成佛。
我不斷的吸取各類知識去研究去感悟,感悟佛為何物,為什麼要成佛,感悟道是什麼,為什麼要修道。
神識如何用?元神是乾嘛的?
又是一頓學習感悟過後,與我之前悟道的很多道理都不謀而合。
這裡穿插一些電視劇天道中的情節來解釋。
當時,丁先生去五台山論道寫了一首詩;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注定,袈裟本無清淨,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鐘,都是癡人說夢。”
大師開口問丁先生,“什麼是真經?修行勿取真經又修的什麼行呢?”
丁先生道;“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盤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治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製心。有信無證者雖不落惡果,卻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不得涅盤。”
簡單翻譯出來就是,
想要成佛,隻能去悟不能靠修,修指的是為了成佛,為了如何如何,我要如何,這是有目的的在求。
悟是自己心裡清楚的知道,心靈的規律,知道思維與真正的自己並不是一回事。
修行是通過類似戒律以及灌輸思想等等行為,來強行的改變思維運行規律。
悟道是從本心,就是性上,或者說根本上,那個真正的自己直接給思維下達命令來改變規律。
靠信仰去修,雖然也能得到善果,就是能改變習氣。但是因為有所求,這也是有我執的心存在,從根本上還是沒變。
這就像我之前借佛法破相一樣,我在修行之前,是因為發現了自己的思維不受自己控製去想各種事情,我很苦惱,於是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思維並不是真正的自己,為了搞清楚這個原因,我才開始修行,這就是有目的性的。
當我利用佛家的方法,去印證我的猜想,這就相當於借了佛的相,從原本的相中又進入了另一個相。
雖然跳出了原本的相,但是呢,我還是在相中沒有醒來,隻是我認為我醒了。
如果我不是再次跳出來,那麼我就會被一直困在那個相中,雖然沒有痛苦隻有喜悅,但我並沒有真正的解脫出來。
喜歡一本不正經的修仙感悟請大家收藏:一本不正經的修仙感悟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