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點多一點,大姐吳中鳳領著兩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進來,向吳中生介紹道:“中生,這位姑娘叫劉衛紅,今年二十三歲,高中畢業下的鄉。”
吳中生仔細打量,姑娘不是很漂亮,但也說的過去,一米六左右身高,鼻子眼兩道眉毛有些粗,
吳中生端詳著眼前的姑娘,她的容貌雖不十分出眾,但也還算順眼。身高大約一米六左右,身形豐腴。鼻子和眼睛略顯粗獷,眉毛濃密而有型。她的整體氣質樸素而真實,給人一種英武親切的感覺。
看到吳中生點點頭,大姐又介紹另一個女孩,杜嬌嬌今年二十二歲,父母雙亡,目前住在舅舅家。
吳中生上下打量著杜嬌嬌,她比劉衛紅稍矮一些,穿著有些破舊,身材嬌小玲瓏。彎彎的蛾眉下,一雙杏仁眼眨呀眨的,流露出絲絲憂鬱。她的鼻梁挺直,宛如瑤玉,雙唇如櫻桃般嬌豔,微微上揚的嘴角帶著一抹似有似無的微笑。杜嬌嬌的整體氣質溫婉動人,給人一種我見猶憐的感覺。
看著眼前的兩個人,吳中生沉默地思考了一會兒後,將之前與那位大姐交代過的薪資待遇等事宜又詳細說了一遍。這一次,兩位姑娘都沒有對這些條件提出任何意見。然而,就在這時,杜嬌嬌突然開口問道:“吳老板,那我們什麼時候可以正式開始工作呢?”她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急切,似乎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離開現在居住的地方。很明顯,這位年輕的姑娘急於搬出舅舅家,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
“這樣,後天你們兩個就可以去美石齋上班,先期打掃下門店衛生,和老師傅學下古玩知識,整理下物品等。"說完看了下手表,對大姐說道:
“大姐快一點了,我請你們去外麵吃口飯吧!"
“中生,(老板)吃飯就不去了,你有事就先忙吧!"三個人異口同聲說道。
“沒事,我也要吃飯,吃完飯在去辦事,走吧!我看離辦事處不遠就有一個飯店。咱們就近,就去那家吧!"說著也不給幾人在拒絕的機會當先走出大姐辦公室。
大姐看著兩個麵麵相覷的兩個女孩說道:“走吧!你們老板有錢,今兒我就宰他一頓,你倆跟著借借光。"
下午榮寶齋,吳中生站在櫃台前和一個老售貨員說著什麼。
售貨員回身在貨架上拿過一個硯台說道:“同誌,你看這是肇慶象牙雙眼端硯,最適合送長輩。象牙眼,主要特征是石眼呈乳白色,近似象牙的顏色,瞳子中間有黑點,一般見於老坑或坑仔岩。
這時,售貨員繼續介紹道:“清朝末年的潘次耕曾經在他的《端石硯賦》中這樣形容過象牙雙眼:‘人唯至靈,乃生雙瞳;石亦有眼,巧出天工。黑睛朗朗,碧暈重重;如珠剖蚌,如月麗空。’這幾句詩充分地讚美了象牙雙眼研的珍貴和難得。”
聽到老售貨員的介紹吳中生也是自失一笑這首讚詩他也讀過,不過老售貨員說岀的不是全首,隻是說岀了前半首,巧妙的用雙眼結合象牙色讚美誇獎自家東西上檔次罷了,看來以後自己的售貨員也要多多往這方麵培養,即能體現古玩店的品味也能讓顧客心情愉快的掏錢買貨,必竟你不僅買到了東西,還買到了相關的文化嗎?
最後吳中生掏了八十塊買下了這塊端硯,又花了二十塊錢買了一塊鬆煙墨碇,打包好岀了榮寶齋,回轉自己的店鋪。明天他要拿著它們送給一位書畫大師,一位真正的奇人。
第二天上午,吳中生在稻香村買了點心,又買了兩瓶茅台酒,開車來到物資局接上張立新張叔,今天張叔給他介紹的一個字畫大家,啟功先生。路上張叔簡單的介紹了下先生。
啟功先生(1912—2005),原名愛新覺羅·啟功,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滿族,北京市人,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他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出身顯赫但家境中落。啟功先生自幼勤奮自學,後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故宮博物院文物鑒定等。先生書畫一絕,自創書法啟功體。
小乘巷,啟功先生住所,一個破舊的兩間平房居所。已是破舊不堪,就是這樣的居所大師和妻子在此度過了大半歲月。
在一個中年婦女引領下兩人來到一個十多平米的房間裡。吳中生見到了,這個頭發斑白,臉狹圓潤,戴著一副老花鏡麵色慈祥,穿著樸素的老人。
張立新趕忙上前一步,對先生鞠躬問好。
先生微笑道:“要不要我躺在床上,你在鞠兩躬,來個遺體告彆呀!"
張立新被老人促狹的有些尷尬,趕忙轉移話題一把拽過吳中生,說道:“先生,我給你介紹個小朋友,來,中生這就是我常跟你念叨的啟功大師。"
有了張立新鞠躬的前車之鑒,吳中生隻好單手打個稽首問候道:“大師好,貧道憨羊有禮了。"
“哦!還是個道家,你師從全真,還是符籙啊!"啟功先生問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