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記名弟子這一睡時間有些長,足足睡了半天一夜。第二天清晨,三人先後醒來,吳中生聽到聲響,走進臥室。
“臥槽,這味道,酸爽。”他閉住呼吸,一把抓過醒來還處在發懵中的南哥向室外走去。
“師父,我自己可以走。”南哥說道。
吳中生搖搖手示意他不要說話,他有兩次經驗,可是知道這排毒後臭氣的味道有多衝鼻,他可不想開口說話嗆到自己。
來到院子,風一吹,臭氣發散,吳中生放下南哥,開口說道:“趕緊洗澡"邊說邊指了指放在一邊的大木桶,示意南哥在那洗澡。
說完也不理他又回到屋裡一手一個把清醒過來的山雞和古校長一手一個抓到院子裡令兩人趕忙洗澡去味。
每人兩桶洗澡水下去,三人洗去身上異味,換上乾淨衣服,三人隻覺得身上無比清爽,渾身上下彌漫著旺盛的精力。
“咕嚕,咕嚕”這聲音仿佛從幽深的洞穴中傳來,起初還隻是隱隱約約、斷斷續續,但很快就變得清晰而響亮起來。也不知道究竟是誰的肚子首先發出了這般饑餓的腸鳴聲,然而它卻如同導火索一般,瞬間引發了一連串的共鳴,一時間,“咕嚕”之聲此起彼伏,響成了一片。
那三人站在原地,臉上露出一絲尷尬之色,他們先是彼此對視一眼,然後又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吳中生。隻見吳中生哈哈大笑著,他那爽朗的笑聲在空氣中回蕩,仿佛要驅散這份尷尬的氛圍。
緊接著,吳中生大手一揮,引領著三人緩緩走向院子一角那張擺滿了豐盛食物的桌子。這張桌子宛如一座小山丘,上麵早已堆滿了各式各樣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有香氣四溢的燉肉,色澤誘人,湯汁濃稠;有切成薄片的熟食,整齊地碼放在盤子裡,散發著陣陣香味;還有外焦裡嫩的烤羊肉,金黃酥脆的表皮閃爍著油光;此外,還有冒著熱氣的白米飯和鬆軟可口的大饅頭
三人見到這番景象,眼神瞬間亮了起來,猶如餓狼發現了獵物一般。六隻眼睛裡同時射出幽幽的光芒,直勾勾地盯著桌上的食物,仿佛下一刻就要撲上去大快朵頤一番。
“吃吧!這些都是給你們準備的!"吳中生笑著說道。
三人得到師父許可,仿若猛虎下山般撲向桌子,一時間,小院中傳岀一陣陣撕咬,咀嚼,吞咽的聲音。看著三人的吃相,吳中生仿佛回到了當初的道觀,那時第一次自己突破時吃東西狼吞虎咽的樣子,那時師父給自己烙餅都供不上自己吃的。
每當想到師父的時候,他的內心就會不由自主地湧起一陣刺痛感。那是一種深深的思念和眷戀之情,仿佛有一根無形的線牽扯著他的心弦。
回憶起老道看著他吃東西時那副笑眯眯的模樣,他的心頭更是泛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溫暖。那種慈祥而又充滿關愛的眼神,與他自己看著三個徒弟的神情竟是如此相似。或許,這便是所謂的傳承吧。
從微觀層麵來看,這僅僅隻是一個門派內部的傳承現象。當老一輩將自己的技藝、知識和精神傳遞給年輕一輩,門派便得以延續下去,後繼有人。然而,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得更寬廣一些,放眼整個華夏大地,這種傳承則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
它像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無聲無息地滲透進每一代人的血脈之中。那些老祖宗們傳下來的寶貴財富,無論是精湛的技藝、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是高尚的道德觀念,都如同刻入骨髓般深深地烙印在了人們的靈魂深處,融入到我們的血肉之中。無時無刻的影響著我們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
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一代又一代的相傳,使得我們偉大的華夏文明儘管在曆史長河中屢次遭受外敵的侵犯和衝擊,但始終能夠保持不滅的火種,生生不息地延續至今,並走過了漫長的五千多個春秋歲月。
就在吳中生正沉浸於自己思緒的時候,飯桌上的另外三人可沒閒著。隻見他們一個個猶如餓虎撲食一般,對著滿桌的美食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那吃相簡直可以都不能用“狼吞虎咽”來形容,就像是一陣狂風過境,所到之處隻剩下一片殘羹剩飯。
這三人如風卷殘雲般地猛吃一通,片刻之間,原本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食物便被消滅了大半。半晌過後,三人終於心滿意足地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各自摸著圓滾滾的肚子,打了一個響亮的飽嗝。然後又不約而同地將手指放進嘴裡,用力吸吮著上麵殘留的油漬,仿佛那是世間最美味的珍饈佳肴。
至於說使用筷子這種文明人的用餐工具?三小隻紛紛表示不屑一顧。在他們看來,那玩意兒完全跟不上嘴巴咀嚼和吞咽的速度,遠不如直接用手抓或者拿勺子舀來得痛快、高效。隻有這樣,才能迅速填飽他們那早已餓得咕咕叫的肚子,也才能讓身體獲得足夠的養分,以填補身體需要的精氣。
看著吃的隻剩下一桌狼藉的骨頭,吳中生淡淡的說道:“都吃飽了?吃飽了就收拾收拾,咱們去彆墅小住,這裡現在不適合住人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