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的10多天裡,巴裡克陪著李少華和陳強,輾轉多個合法狩獵區。
倒在他倆獵槍下的野生動物,除了之前射殺的角馬和鱷魚之外,還有獅子、大象、野牛、羚羊、狒狒,等等。
……
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是東非大裂穀中的自然奇觀。
火山口直徑約18公裡,深約600米,整體近乎完美的圓形。
火山口四周,壁立千仞,陡峭險峻。
底部,是一片廣袤的草原,綠草如茵,生機盎然。
獨特的地理環境,為非洲象、長頸鹿、黑犀牛、獅子、斑馬等眾多野生動物,提供了一個天然的避風港和理想的棲息地。
仿佛一個微縮版的非洲大草原。
翩翩起舞的火烈鳥,將馬加蒂湖麵染成了粉紅色。
它們獨特的鳴叫聲,清脆而悠揚,好似空靈的笛聲在湖麵飄蕩。
夜晚,它們粉紅色的羽毛在月光下閃耀,宛如一朵朵盛開的荷花。
離開神奇的火山口,三人前往哈紮部落。
那裡的哈紮人,遠離現代文明的喧囂。
堅守著古老的生活方式與狩獵采集的傳統。
進入部落,展現他們在眼前的,是一片未經現代文明雕琢的土地。
屋子分布錯落有致,由粗細不一的樹枝搭建框架。
較粗的樹枝作為主要的支撐梁柱,深深地插入土地中,穩穩托住整個屋體。
稍細一些的樹枝則縱橫交錯,以一種看似隨意卻又充滿規律的方式編織在一起,形成牢固的框架結構。
屋頂鋪著厚厚的乾草,在陽光下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如同被時光凝固的金色海洋。
整體雖然簡陋,卻透出一種質樸的生活氣息。
換句話說,就是特彆的接地氣。
哈紮人穿著用獸皮和植物纖維製成的衣物,身上佩戴各種自製的飾品。
也許是一串貝殼項鏈,也許是一個雕刻精美的骨飾。
巴裡克說:“哈紮語很原始,不好學,僅在部落內部使用。部落以外的人,沒人懂哈紮語。”
“是嗎?”李少華一臉“我根本不相信”的表情。
他有心跟巴裡克開個玩笑,於是用意識跟係統寶庫溝通。
以200積分,於電光石火間,掌握王者級彆的哈紮語。
哈紮語是一種獨特的搭嘴音語言,含有罕見的發音、獨特的語法結構,跟現存的大多數語言幾乎沒有關聯。
它沒有書麵形式,完全依靠口口相傳,才得以傳承。
哈紮語的發音猶如大自然的樂章,有的清脆如鳥鳴,有的低沉似風聲。
充滿了生動的表現力,通過不同的語調、重音和節奏,能夠傳達出豐富的情感和細微的差彆。
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都是哈紮人在漫長歲月中與大自然共同譜寫的詩篇,見證了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的生存與奮鬥。
李少華頓時感覺,自己開啟了一扇通往古老神秘世界的大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