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絕倫的瓷器,細膩的釉色與精致的紋飾訴說著怎樣的工藝傳奇?
溫潤細膩的玉器,承載著多少歲月的沉澱與文化的傳承?
意境深遠的字畫,一筆一劃間蘊含著多少藝術家的情感與思想?
……
麵對這些承載著曆史與文化的瑰寶,資深朝奉都能娓娓道來其曆史淵源、製作工藝、市場價值等。
而且,還能識彆各類魚目混珠的贗品。
在充滿誘惑與陷阱的古玩世界裡,贗品如影隨形,尋常人難以分辨。
造假的手段也是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
比如古銅器造假,最關鍵的是沾染古氣。找來紫銅器物,每天用炭火加熱後,以油胡桃反複塗擦,然後用硫磺反複擦。直到去除紫銅本身的赤紅色,漸漸變成古香古氣的黝黑色,跟真正的古銅器幾無分彆。
偽造假琥珀。選一隻孵過尚未成胚的雞蛋,煮熟去殼剝出。雕刻成想要的形狀,放苦酒裡浸泡數天,就會變得堅硬,色澤半透明,跟真琥珀一模一樣。
古紙造假,將麵漿、槐花、蘇木、黑墨一起搗成汁水,染紙。然後將紙槌光,即大功告成。
更有高手中的高手,能臨摹曆代名家字畫,形神兼備,與原作一般無二。
一流的朝奉,憑借著多年的經驗、敏銳的直覺和精湛的技藝,能夠在眾多物品中,一眼識破那些偽裝巧妙的贗品。
奇珍閣高薪誠聘的這位曾經的朝奉,姓唐,叫唐明修。
此人身材高挑,卻不顯瘦弱。
一襲長袍加身,恰似仙人臨世。
瞧他那頭發,雖已斑白如雪,卻梳理得一絲不亂。
兩道雪眉,宛如利劍斜插入鬢。
眉下一雙眼睛,亮如寒星,深邃無比,仿佛能看穿世間萬物。
隻消一眼,便能辨出寶物之真偽。
唐家祖上身懷絕技,以盜墓為業。
到了他這一代,深感盜墓這行風險難測,於是轉而做假古董。
此人天賦異稟,才華橫溢,心思機巧,在造假工藝上不斷吐故納新,精益求精。
起先,他做假古董隻為賺銀子。
後來,他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專以造假為樂,以製贗為人生最高奮鬥目標!
聽說哪家當鋪的朝奉本事高,名氣大,他就暗地裡弄假古董去行騙,從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和滿足。
比如製作書畫贗品。
古人造紙,蜀麻,閩竹,北桑皮,剡溪藤,澆苔,浙麥麩稿稈、吳繭,楚楮。唐明修皆了如指掌,精心仿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