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還沒完全散儘,第一縷陽光就越過阿瓦斯山脈的輪廓,輕輕落在溫得和克酒店的紅砂岩外牆上。
那些殖民時期留下的石砌紋路,在淡金色的光線下變得格外清晰。
每一道縫隙裡還沾著昨夜的露水,折射出細碎的光,像給牆麵綴了層碎鑽。
酒店門口的兩株沙漠橄欖樹,枝葉在風中輕輕晃動。
投在白色石階上的影子,隨著晨光漸亮慢慢縮短,把“ind”的銅製招牌襯得愈發溫潤。
酒店背後,十八洞高爾夫球場的草坪上,本帶著夜露的果嶺草在淡金色的光線下泛著瑩潤的綠。
每一片草葉都捧著細小的露珠,像撒了滿地的碎玻璃。
走在上麵能感覺到鞋底傳來的微涼濕意,還會沾起星星點點的水珠。
從球場上散步回來,李少華和陳強來到酒店餐廳吃自助餐。
推門的瞬間,暖融融的氣息夾雜著食物的香氣撲麵而來。
淡金色的晨光透過穹頂的彩色玻璃窗,在鋪著亞麻桌布的餐桌上投下菱形光斑。
鄰桌客人低聲交談的話語與餐具輕觸的脆響,交織成溫柔的晨間旋律。
新鮮牡蠣,是陳強的最愛。
納米比亞牡蠣,是全球公認的頂級牡蠣品種之一。
生長在大西洋冰冷純淨的海域,受本格拉寒流影響,海水常年低溫。
牡蠣生長速度緩慢,肉質得以充分積累。
口感更緊實肥厚彈嫩,不同於暖水牡蠣的軟嫩,在海鮮愛好者中極具口碑。
更重要的是,該酒店的新鮮牡蠣無限免費。
陳強熱衷於生食牡蠣,他說生食能最大程度保留其清甜與鮮嫩。再搭配點檸檬片、紅洋蔥碎或少量tabas辣醬,豐富口感但不掩蓋本味。
李少華吃炭火烤製的牡蠣,搭配點蒜蓉或芝士。
鑄鐵煎鍋上,幾根博雷沃斯香腸正滋滋冒油。
深褐色的腸衣鼓脹飽滿,邊緣煎得微微焦黃。
這是納米比亞早餐的靈魂,由本地農場新鮮牛肉與羊肉按秘方混合。
加入芫荽籽、黑胡椒、肉豆蔻與丁香手工灌製。
腸衣焦脆,內裡多汁,切開時肉粒分明,香料氣息直衝鼻腔。
搭配一旁堆成小山的德式酸菜sauerkraut),酸爽解膩,恰到好處地中和了香腸的豐腴。
再往旁邊,是一鍋剛出爐的帕普粥,南部非洲的主食之王。
用白玉米粉慢火熬煮至濃稠,表麵泛著微微油光,質地如細膩的奶油土豆泥。
侍者現場舀起一勺,淋上溫熱的酸奶油與燉煮多時的恰卡恰卡一種由胡蘿卜、豆角、番茄、洋蔥與辣椒慢燉而成的辣味蔬菜醬,色澤紅亮,酸辣開胃。)
李少華嘗了一口,玉米的樸素與恰卡恰卡的奔放在舌尖碰撞,
有種粗獷又溫柔的和諧。
此外,他還吃了班諾克麵包。
這是受蘇格蘭移民影響而流傳下來的本地烤餅。
外皮酥脆,內裡鬆軟帶嚼勁,切片後塗上自製的猴麵包樹果醬。
酸甜中帶著一絲野性的果香,配上一杯剛煮好的羅伊伯斯茶,暖意從喉頭直抵胃底。
兩人坐在角落裡,邊吃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