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將軍,感謝東吳相助。”劉璿握住陸抗的手說道。
陸抗微笑道:“如今曹魏勢大,我們吳蜀隻有聯手,才能抵禦外敵。之前的誤會,還望劉將軍不要放在心上。”
劉璿點頭:“過去的事就過去了。如今我們共同抗曹,希望能齊心協力,恢複漢室江山。”
經過商議,劉璿與陸抗決定乘勝追擊,主動出擊曹魏。他們製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準備兵分兩路,一路由薑維率領,從漢中出發,進攻雍州;另一路由陸抗率領,從荊州出發,進攻豫州。
然而,就在他們準備出征之時,一個意外的消息傳來。南中地區的孟獲舊部發生叛亂,他們聯合當地的一些部落,占領了數座城池,切斷了蜀漢的糧道。
劉璿得知後,麵色凝重:“沒想到南中會在這個時候生亂。糧草是大軍的命脈,若不及時解決,我們的出征計劃將無法實施。”
薑維建議道:“少主,不如讓霍弋將軍率領一部分兵力,前去平定南中叛亂。霍弋熟悉南中地形,定能勝任。”
劉璿沉思片刻後,點頭同意:“好,就依薑將軍所言。霍弋聽令,命你率領兩萬大軍,即刻前往南中,務必儘快平息叛亂,恢複糧道。”
“末將領命!”霍弋領命而去。
霍弋率領大軍日夜兼程,趕到南中後,他沒有急於進攻。而是先派人了解情況,得知此次叛亂的主謀是孟獲的弟弟孟優。孟優認為蜀漢複國無望,想趁亂割據南中,自立為王。
霍弋決定先采取懷柔政策,他派人給孟優送去書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他放棄叛亂。但孟優狂妄自大,根本不聽勸,還將霍弋的使者殺害。
霍弋大怒,下令攻城。南中叛軍雖然熟悉地形,但在訓練有素的蜀漢大軍麵前,根本不是對手。經過幾場激烈的戰鬥,霍弋成功收複了被叛軍占領的城池,孟優也在亂軍中被斬殺。
叛亂平息後,霍弋安撫當地百姓,重新整頓糧道。一切安排妥當後,他立即率軍返回,準備與大部隊會合,共同出征曹魏。
此時,曹魏那邊也沒有閒著。司馬昭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開始重新調整戰略。他一方麵加強邊境防守,另一方麵派人在蜀漢和東吳內部收買人心,企圖製造內亂。
在蜀漢,司馬昭的密探找到了劉璿的堂弟劉闡。劉闡一直對劉璿繼承蜀漢義軍首領之位心懷不滿,認為自己也有資格領導複國大業。密探以高官厚祿誘惑劉闡,讓他在軍中製造混亂。
劉闡果然上鉤,他暗中聯絡一些對劉璿不滿的將領,準備發動兵變。幸好劉璿早有防備,他通過自己的情報網得知了劉闡的陰謀。
劉璿當機立斷,將劉闡及其同黨一網打儘。劉闡被處死,其他將領則根據情節輕重,受到了不同的懲罰。這場危機被及時化解,但也讓劉璿意識到,內部的穩定同樣重要。
而在東吳,司馬昭的密探也在活動。他們收買了一些東吳大臣,在朝堂上散布謠言,說蜀漢想吞並東吳,結盟隻是為了利用東吳。這些謠言在東吳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吳王再次對與蜀漢的結盟產生了懷疑。
陸抗得知後,力排眾議,向吳王進諫:“陛下,這些都是曹魏的陰謀,目的就是破壞我們吳蜀聯盟。如今大敵當前,我們絕不能中了他們的奸計。”
吳王在陸抗的勸說下,暫時打消了疑慮。但他還是留了個心眼,下令讓支援蜀漢的大軍暫緩行動,觀察一段時間再說。
劉璿得知東吳大軍暫緩行動的消息後,心中焦急萬分。他知道,時間拖得越久,對他們越不利。於是,他再次派鄧芝前往東吳,希望能說服吳王儘快出兵。
鄧芝來到東吳後,向吳王詳細說明了蜀漢的戰略計劃,以及擊敗曹魏後對吳蜀雙方的好處。他言辭懇切,有理有據,終於打動了吳王。
吳王決定按照原計劃,與蜀漢共同出兵曹魏。劉璿與陸抗再次商議後,確定了出兵日期。一場更大規模的戰爭即將爆發,三國之間的局勢也將因此發生巨大的變化。
在出征前的誓師大會上,劉璿站在高台上,看著台下士氣高昂的士兵,大聲說道:“諸位將士!我們蜀漢義軍,為了恢複漢室江山,曆經千辛萬苦。如今,我們與東吳結盟,共同討伐曹魏,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榮耀!曹魏篡漢,天理難容,今日,我們要讓他們知道,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漢室複興,就在今朝!”
台下的士兵們齊聲高呼:“複興漢室!複興漢室!”那聲音響徹雲霄,仿佛要將這亂世的陰霾都驅散。
與此同時,在曹魏的許昌城中,司馬昭也在集結大軍,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他看著地圖上蜀漢和東吳的兵力部署,眼神中閃過一絲狠厲:“劉璿、吳王,你們以為聯手就能打敗我?我定要讓你們知道,曹魏的實力不容小覷!”
蜀漢大營內,後主劉禪之子劉璿正與薑維等一眾將領商議作戰計劃。薑維手持羽扇,目光堅定地說道:“司馬昭老謀深算,此次他必然會在險要之地設下埋伏。我們與東吳約定,東西兩路夾擊,可先派小股部隊佯攻,試探曹魏的虛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璿微微點頭,沉思片刻後說:“薑伯約所言極是。但我軍長途跋涉,糧草補給是個關鍵。需派人確保糧道暢通,以防曹魏偷襲。”一旁的廖化捋著胡須,主動請纓:“殿下,老臣願領一隊人馬,駐守糧道,定保萬無一失。”
而在東吳大營,孫權之子孫休與陸遜之子陸抗也在商討戰略。孫休看著沙盤,皺眉道:“蜀漢與我軍雖結盟,但畢竟各有心思。此次作戰,我們需保存實力,不可貿然深入。”陸抗則分析道:“主公所言有理。不過,若我們配合不力,讓曹魏各個擊破,對東吳也極為不利。我們可在東線吸引曹魏主力,為蜀漢創造機會,同時暗中觀察局勢,見機行事。”
數日後,蜀漢先鋒軍在魏延之子魏昌的帶領下,率先向曹魏防線發起佯攻。魏昌一馬當先,揮舞著長槍,衝入敵陣。曹魏守將王雙見狀,立刻率軍迎戰。兩人在陣前大戰數十回合,難分勝負。魏昌心中暗想:“這王雙果然厲害,不能在此久戰,得按計劃撤退。”於是,他虛晃一槍,撥轉馬頭,率軍後撤。王雙不知是計,緊追不舍。
當王雙追出數裡後,突然一聲炮響,蜀漢伏兵四起。薑維親自率領大軍從兩側殺出,將王雙的部隊團團圍住。王雙這才意識到中計,但他毫不畏懼,奮力拚殺。就在此時,司馬昭派來的援軍趕到,領軍的正是鄧艾。鄧艾觀察戰場局勢後,迅速指揮部隊發起攻擊,蜀漢軍隊腹背受敵,形勢變得危急起來。
在這關鍵時刻,東吳軍隊按照約定,在東線發動了猛烈進攻。陸抗率領東吳精銳,直撲曹魏的壽春防線。司馬昭得知消息後,臉色陰沉,他不得不分兵去支援壽春。這一調動,讓蜀漢軍隊的壓力頓時減輕。薑維抓住機會,重新調整部署,與魏昌裡應外合,對王雙的部隊展開了更猛烈的攻擊。最終,王雙力戰不敵,被魏昌一槍刺於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