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龐統清晨遊說董允,使其承諾早朝不帶頭諫阻。當百官齊聚白虎殿,關於禦駕親征青州的朝議正式開啟。朝堂之上,言官禦史紛紛進言,而劉禪在關、張,以及楊再興等人的支持下,力排眾議決心親征。待朝會塵埃落定,一場關乎北伐大局的軍事部署,正在宣室殿內緊鑼密鼓地展開。
白虎殿內銅鐘九響,晨光透過雕花窗欞斜斜射入,將丹墀下的百官身影映得長長短短。
劉禪扶著龍椅扶手坐直身子,目光掃過班列時特意在董允身上頓了頓,見其垂手而立並未出列,暗暗鬆了口氣。
“眾卿,”劉禪清了清嗓子,聲音在空曠大殿中回蕩,“昨夜朕與關、張二位叔父及兄長商議,決意禦駕親征青州,蕩平曹魏殘餘。此事關乎大漢國運,卿等可有異議?”
話音未落,左側班列中猛然踏出一人,正是禦史中丞秦宓。他手持牙笏朗聲道:“陛下萬萬不可!昔年光武皇帝親征隴右,亦需留吳漢鎮守後方,今陛下若輕離長安,萬一關中空虛,塞外異族或江東趁虛而入,該當如何?”
“秦禦史此言差矣!”楊再興跨前一步,玄甲在晨光中閃爍,“今東吳已向我朝稱臣,吳主孫紹更是與陛下情同手足,又豈會背盟?
至於塞外一眾異族,前些年便已儘數敗於我與三叔之手,遠遁漠北。反觀青州戰場,我軍已將魏軍壓縮至齊郡一線,此刻正需陛下親臨以振士氣!”
“以振士氣?”右側班列中又走出給事中李豐,他捋著山羊胡搖頭道,“陛下可知前線已缺糧半月?羽林軍護駕需增調三萬人,沿途糧草供給需從司農寺另撥十萬石,這相當於關中百姓半年賦稅!臣恐此舉非振士氣,而是動搖國本啊!”
“李給事多慮了!”龐統搖著羽扇從文臣中走出,“某已修書荊州,令守將從江東借道借糧;而洛陽糧商王、劉兩家也願以半價供糧,隻需陛下親征詔書一下,首批三萬石粟米三日內即可起運。”
“哼,商人重利輕義,”秦宓冷笑一聲,“若戰事拖延,糧價暴漲,他們又豈會信守承諾?當年官渡之戰,袁紹便是因輕信糧商而遭曹賊劫糧,此等教訓不可不察!”
“夠了!”張飛早已按捺不住,“嗆啷”一聲拔出佩劍拄在地上,“俺老張跟著陛下親征,看哪個糧商敢耍花樣!誰再囉嗦,俺手中這三尺長劍可要不認人了!”
“翼德不可無禮!”關羽沉聲喝止,轉而向劉禪拱手道,“陛下,臣以為親征之事已是箭在弦上。臣願舉薦伯約為前部先鋒,率五萬精兵直取臨淄,為陛下掃清障礙。”
董允見狀終於開口,他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若決意親征,臣請領司農寺事務,確保糧草無虞。至於龐司空,可隨大軍一同出征,為陛下建言獻策。但需立下軍令狀:若三月內不能肅清青州,陛下需即刻還朝,絕不可戀戰。”
劉禪聞言眼中一亮:“董尚書果然深明大義!好,朕答應你!有董尚書籌措糧草,二位叔父與兄長統兵,龐司空獻策,朕親征之事無憂矣。此事便就此定了!”
朝會散去時已近午時,劉禪命人將關羽、張飛、楊再興、龐統、董允五人引至宣室殿內室。
宮女剛奉上茶盞,張飛便坐了下來:“痛快!總算定下來了!陛下,您說咋安排,俺老張可得打頭陣啊!”
“三叔稍安勿躁,”楊再興展開輿圖鋪在案上,“如今魏軍主帥乃是桓範,據細作回報,其主力集結在臨淄城,分兵駐守劇縣、東安平以成犄角。我軍若直取臨淄,需防其兩路夾擊。”
關羽撫著長髯看向輿圖:“振武可有良策?”
“嗯!”楊再興指尖點在地圖西側,“此處有淄水繞行,可派一支偏師佯裝渡河,吸引劇縣守軍;主力則由士載率領,從東側官道突襲東安平,切斷臨淄糧道。待桓範分兵救援時,陛下便可率中軍直搗臨淄。”
“妙!”龐統撫掌道,“此乃圍點打援之計!隻是誰去佯裝渡河?”
“這差事便交給鳳兒與廖化打著我的旗號去吧,”關羽手撫長須,“鳳兒可率我麾下舊部從西側行動,桓範知我用兵謹慎,定會信以為真。”
張飛重重一拍桌案,虎須倒豎:“怎地不是士載,便是伯約與鳳兒領軍?難道把俺老張忘了不成?”青銅酒爵被震得叮當作響,酒液潑濺在案上,洇濕了羊皮輿圖。
楊再興笑著按住張飛手腕:“三叔勿急!此番正是曆練小輩的好時機。士載善用奇謀,鳳兒精於騎射,再加上伯約統籌全局,這仗自有勝算。”
“話雖如此……”張飛濃眉擰成疙瘩,鐵甲下的胸膛劇烈起伏,“可那東安平守將曹泰承襲其父曹仁的守城韜略,夏侯稱更是曹孟德生前最看重的少年英才。此二人據險而守,怕是不好對付啊!”
“我早有安排!”楊再興展開兩卷信箋,燭火映得字跡鮮紅如血,“當日在信都時,我便已飛鴿傳書,調遣公明、次騫馳援臨淄一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想來有次騫率軍正麵強攻,定能撕開缺口,屆時曹泰、夏侯稱縱有三頭六臂,也難逃一死。屆時,臨淄失卻屏障,便是囊中之物。”
張飛猛地起身,環眼圓睜:“好!這回定要叫那曹芳小兒好看!待拿下青州全境,看俺不把他那龍椅砸個稀巴爛!”
此時,董允在一旁皺眉道:“糧草雖已談妥,但運輸路線需仔細規劃。從洛陽到青州需過黃河,若魏軍派兵襲擾糧道……”
“這個好辦,”龐統晃著羽扇,“某已聯絡兗州豪強,讓他們組織鄉勇沿途護衛。我等可再派五百校刀手專門押運,料想魏軍那些散兵遊勇必不敢輕動。”
劉禪一直默默聽著,此刻才開口:“諸卿謀劃周詳,朕心甚慰。隻是長安留守何人合適?”
“臣舉薦太子,”關羽立即說道,“太子之前便已有過經驗,可繼續代陛下監國理政,燕兒則可協理宮務。龐司空之子龐宏可任尚書仆射,輔佐太子。”
“如此甚好,”劉禪點頭,“那就命太子監國,龐宏、黃崇為左右仆射。龐司空負責居中調度,兼領參謀軍事。”
就在眾人躬身領命之際,楊再興目光卻與關羽悄然交彙。昨日提及的鹿門山之事尚未明說,片刻後,他趁眾人看輿圖時低聲道:“二叔,待陛下親征後,鹿門山之事……”
“知道了,”關羽微微頷首,“待陛下啟程後,你我便叫上翼德尋機前往。”
部署已定,眾人正欲散去,董允卻從案上取來一卷竹簡:“陛下,此乃微臣適才草擬好的親征詔書,還請過目。”
劉禪展開詔書,見上麵寫著“朕承先帝遺誌,吊民伐罪,今親統六師,問罪青州……”不由得點頭稱讚:“董師文采斐然,便按此詔頒布吧!”
夕陽西下時,宣室殿內室的燈燭已然亮起。關羽、張飛等人紛紛告辭離去,楊再興卻留了下來,從懷中取出一枚刻著“鹿門”二字的銅符:“陛下,此乃前些日子龐德公所贈,憑此符可入鹿門山中。待您親征後,臣欲與二叔,三叔便以此為信物,入鹿門山一趟。”
劉禪接過銅符摩挲著,麵帶疑惑道:“兄長此去所為何事?血煞之事,不是已然解決了嗎!”
楊再興沉吟片刻,低聲道,“此事乾係重大,除了二叔、三叔,臣暫時不想讓第四人知曉。”
兩人又密談片刻,直到內侍來報晚膳已備,楊再興才躬身退下。劉禪站在窗前,望著天邊最後一抹晚霞,手中銅符的涼意透過指尖傳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正是:金殿定策親征路,帳前分兵決勝機。鹿門秘符藏深意,青州烽火待君旗。
喜歡楊再興:拜劉備為義父收義子孫紹請大家收藏:()楊再興:拜劉備為義父收義子孫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