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己方方陣的氣勢明顯有些低落,史長空不由皺了皺眉頭。
他其實也能猜到問題出在哪,事實上不光是百川堂的方陣,正氣閣和搖光分舵的方陣,氣勢同樣有些低落。
但知道歸知道,這種局麵也不是他能輕易扭轉的,更彆說三蛟會論底蘊,也確實沒法和霸宗、玉照獅子門兩派相比。
或許隻有等三蛟會一統整個石象郡,再在大龍頭雷九玄的領導下發展一段時間,才真正有和這些大派爭鋒的底氣。
大龍頭的計劃會順利嗎?
遙望著石象城的方向,史長空的眼中閃過一絲焦慮。
旁邊,同樣處於陣列最前方的柳三通和厲青空兩人,神色皆是極為凝重——史長空能看到的,他們自然也能看到。
柳三通幽幽道:“借著這次大戰,我們才總算看到霸宗實力的冰山一角啊——”
厲青空望了眼霸宗陣列中的數十輛戰車,微微頷首道:“畢竟經營了上千年,能拿出這樣的實力,並不奇怪。”
柳三通聞言忍不住白了他一眼,無語道:“厲兄,你知道我想說的不是這個!”
厲青空笑笑道:“厲某當然知道柳兄的意思。”
說著,他沉默了一下,才道:“當初厲某和柳兄決定參與到鬼王寨這攤渾水中,不也正是考慮到此中種種嗎?”
“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世道艱難,本就在預料之中,我們要做的,便是要在這濁世洪流中謀取一線生機!”
說著,厲青空朝著柳三通微微一笑道:“哪怕將來勢不可擋,柳兄又何妨隨遇而安?畢竟柳兄你的初衷,不正是教書育人嗎?”
“哪怕隻有草廬三兩間,也同樣是正氣閣!”
“說不定到時候,厲某還得向柳兄討個去處。”
柳三通卻是哈哈一笑道:“厲兄何必說笑!”
“要是柳某隻想做個夫子,正氣閣這份基業,讓人拿去也無妨!”
“但是你看看如今這世道,空有滿腹經綸,就能治世為民嗎?若真如此,又何來的宰相溺死於廁?!”
所謂宰相溺死於廁,這其實是大陳朝的一大典故,同時還是一大冤案,文壇一大恥辱。
這樁典故,還要追溯到先帝陳德宗在位時。
陳德宗,在大陳朝曆來的數十位皇帝裡,也算是頗有雄心壯誌的一位。
德宗還是太子時,便以整治福州、瓜州災荒的優異成績而名動天下,在繼承大位後,更是有一改大陳朝積弱數百年的決心。
不過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要一改大陳朝的局麵,還需要諸多大臣的配合,尤其是作為群臣之首的宰相。
上位十年後,德宗提拔吳崢為宰相。
說到這吳崢,也是個了不得的人物。
吳崢乃是寒門子弟出身,然而天賦絕倫,小小年紀便以詩才聞名鄉野。
其後其一路過郡試,州試,最後更是在殿試中金榜題名,奪得殿試第二名,位列榜眼!
事實上,當吳崢的殿試文章流傳出來後,有不少人替他鳴不平,覺得狀元公應該是他才對!他之所以沒能成為狀元,無非是因為他的出身!
雖然不是狀元,但怎麼說也是榜眼,按理來說,吳崢從此應該直入青雲。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雖然吳崢才華橫溢,但他並不受時任皇帝禮宗的喜愛,因為吳崢經常在朝廷上抨擊時事,將‘天下太平’的大陳朝抨擊的一文不值。
所以原本應該是朝廷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卻被一貶再貶,最終被發配到巴州最邊緣的一個小縣,做一個小小的縣令。
吳崢也是個倔脾氣,被貶也無所謂,一邊將原本荒蕪窮困的小縣城治理的蒸蒸日上,一邊著書論文,十年間寫下的書稿,據說堆滿了整間書房,其中有不少都是關於治國的。
吳崢在這個小縣城,一待就待了十年,仿佛永久的被朝廷遺忘了。
直到德宗上位,繼承大統。
德宗上位後,立馬就將吳崢調回了朝堂。
吳崢剛回到朝廷,官職並沒有太大變化,也不過做了個小小的黃門侍郎。
但是黃門侍郎官雖小,卻直達天聽,甚至可以說是最受皇帝信任的人!
和德宗頻繁接觸下,吳崢自然也就有機會將自己的理念宣導給德宗,而德宗對吳崢越發了解後,對吳崢也是越發欣賞,認定他就是那個能同他一起改變大陳朝局麵的肱骨!
於是在短短數年間,吳崢的官職可謂青雲直上,從一個個小小的黃門侍郎,很快就坐到了一部之侍郎的高位上!
吳崢在擁有巨大的權力後,自然也更能配合德宗的改革。
於是在一君一臣的親密配合下,接下來十年間,大陳朝迎來了一個蓬勃發展期。
在這十年間,不少陋習被立法剔除,如活人殉葬,一經發現,直接滿門查抄,流放三千裡!
吏治也為之一清,十年間被貶謫,乃至問斬的貪官不計其數;寒門出身,走上重要官位的士子數量,則遠超以往。
軍隊也得到整飭,吃空餉的情況不說杜絕,但也絕對是大為減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