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無戰事!
朱慈烺已經回京一個多月了。
這一個月的時間裡不管是韃子還是起義軍,都無比的老實。
這是朱慈烺能夠預料到的。
朱慈烺之所以如此努力地打韃子。
也是為了此刻。
把大明戰鬥力打出去。
讓彆人知道大明不是隨意拿捏的存在。
隻有這樣,彆人才不會隨便對大明進行攻擊。
那幫起義軍自然也不敢隨便冒頭了。
打得一拳開,防止百拳來。
這也給大明朝廷爭取了非常寶貴的發展機會。
這段時間朱慈烺一直都在盯著火器局。
尤其是對於線膛槍的開發。
這玩意兒要是真的製作好了,不管麵對任何敵人,大明都有一戰之力。
張永光和莫家兄弟倆最近非常的焦慮。
他們隻能每天待在研究室。
希望能夠快點得到朱慈烺對於線膛槍的要求。
當朱慈烺得知這件事之後,並沒有誇讚他們。
而是把他們三人從研究室裡拽了出來。
來到了同福客棧,好好地吃喝了一番。
“最近局勢並不緊張,不需要你們如此奮力地去研發,注意勞逸結合,明白嗎?”
三人很感動。
似乎沒想到在這種情況下,朱慈烺還能想到他們。
他們點了點頭,吃完了這頓飯之後,
更加賣力的乾了起來。
這讓朱慈烺有些無語。
對此他也隻能歎口氣。
得臣如此,夫複何求。
這段時間崇禎又開始勤奮了起來。
之前是三天一小朝,5天一大朝。
如今每天幾乎都要上朝。
本來就喜歡睡懶覺的朱慈烺被折磨得好幾天都睡眠不足。
三伏天即將過去。
這幾天一直都沒看到張四知的蹤跡。
甚至朱慈烺一度以為這家夥辭官告老還鄉了。
如果他能有點兒數,真的辭官告老還鄉。
朱慈烺或許還能留他一命。
但這老狗並非是辭官,隻是告病不來上朝。
而且這一告就告了一個多月。
理由倒是很簡單,年紀大了。
朝廷對這種年紀的官員都有優待。
崇禎也沒說什麼。
禦門聽政就得迎著太陽。
持續下去,張四知要是真沒堅持住。
死在了上朝中。
對朝廷的名聲不好。
不過對於朱慈烺來說,倒是少了一個對手。
一大早,太陽就已經開始暴曬他們這群社畜。
朱慈烺坐在小板凳上。
仰起頭望著上方的崇禎。
崇禎聽得很認真。
就是不知道有沒有上心。
又或者是上心了,但是腦海裡有沒有應對方案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