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也知道朱慈烺是一個野心極大能力極強的領導者。
所以從洛陽回來之後,董祥和幾乎沒有和朱慈烺作對過。
不管朱慈烺和張四知打得多麼激烈,薛國觀也從未參與過。
最大的原因就是董祥和提醒過他。
所以現在薛國觀成為了首輔。
而董祥和成為了尚書。
這兩人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和朱慈烺作對。
畢竟誰能和一個手握實權的太子爺乾仗。
可董祥和怎麼也沒想到崇禎會主動地把矛頭指向他。
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太子。
皇帝不想掏這筆錢。
太子想掏這筆錢。
董祥和就是那個要給出說服理由的人。
那他是向著皇帝,還是向著太子爺呢?
董祥和咳嗽一聲,站出來說道:“啟稟陛下,啟稟太子殿下。最近國庫確實充盈了不少,但西北那邊每個月都要固定一批銀子,他們需要安撫災民。遼東戰場的各路總兵也在每月要銀子,他們的糧餉仍舊緊張。所以現在的國庫看起來充盈,其實都在為這些做著準備。”
這番話說的很漂亮。
董祥和是真的兩邊都不敢得罪。
朱慈烺皺著眉頭,一直在盯著董祥和的眼睛。
董祥和則低著頭,一直不敢看朱慈烺的眼睛。
一番對峙之後,朱慈烺終於對崇禎服了軟。
畢竟錢不在自己手裡。
不過剛才他可是給了崇禎一個賺錢的機會,是崇禎自己沒有把握住。
“那父皇,兒臣還有一個想法。”
“你且說來聽聽。”
每當朱慈烺有想法的時候,崇禎內心都要一震。
毫無疑問,這小子是有腦子的。
每次提出來的想法都能夠準確的命中痛點。
並且成功的解決問題。
可問題是這小子提出來的想法過於的天馬行空。
崇禎看不懂。
滿朝的文武大臣也看不懂。
他們隻能帶著對未知的恐慌,看著朱慈烺一步步前進。
生怕他一步踏錯,滿盤皆輸。
畢竟他是皇太子。
他的每一步舉措對應的都是整個大明。
這也是為什麼崇禎如此小心翼翼的原因。
“那父皇就掏出一百萬入股如何?”
入股這個詞並不難理解。
簡單思索一番,崇禎便明白了其中道理。
掏出三百萬兩對他來說確實有些心疼。
如果隻是一百萬的話,也不是不行。
崇禎點點頭說道:“那就依你所言。”
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周樹人那番話說得真有道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