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場會隨著紡織廠開始逐漸鋪展開來。
隻要不人為地去破壞。
就不可能出現問題。
這種經濟話題。
朱慈烺沒辦法對崇禎說,說了他也不會懂。
國情不一樣。
但作為腦袋清醒的一方,朱慈烺必須選擇出正確的選擇。
他必須要下江南。
否則一旦讓張獻忠攻陷南京。
並且在南京,擁有了名號和一些政治權力之後。
未來鏟除起來將會極難。
本來就外患不斷,內憂還總是根除不了。
朱慈烺絕對不願意給自己增加過多的內憂。
離開皇極殿之後,朱慈烺對曹彰說道:“走,去紡織廠。”
……
京城很多人都看不懂朱慈烺為什麼要建立這麼一個紡織廠。
現在整整一個月過去了。
一些聰明人也終於看懂了。
因為京城的棉服價格大幅度下降。
吸引了北方百姓以及偏北方百姓來京城購買棉服。
整個京城的人流量瞬間暴漲。
這些可不是災民。
他們身上都是有銀子的。
他們來京城是做生意和買棉服的。
隨著這些人出現在京城之後。
京城的經濟體量也在逐漸增加。
最明顯的改變就是。
因為這些人的出現。
增加了許多就業崗位。
本來種完地之後,剩下的時間百姓們就無所事事。
現在卻能找個工作糊口,給自己增加些收入。
他們賺了錢之後。
就會為了家裡開始花錢。
經濟開始流通。
同時因為紡織廠的存在,上遊和下遊的就業人數也在增加。
養蠶地,種桑樹的。
布匹加工的還有裁縫店。
這些人多了,與之相應匹配的服務業也會多起來。
同時這些行業也有上下遊。
連帶著許多人都擁有了賺錢的機會。
做生意的人多了,這些人也要交稅。
雖然那些大商人的稅,崇禎還是沒敢去收。
但這在未來也是遲早的事。
戶部的收入在這短短一個月時間暴漲得比往年半年還要多。
崇禎得知這件事之後才明白,朱慈烺這個紡織廠對經濟的提升有多麼的重要。
紡織廠的女工成為了香餑餑。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剩餘的紡織機也終於全部製作了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