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足夠的佃戶。
於是,土地便直接空閒了下來。
但讓朱慈烺怎麼也沒想到的是,居然會有這麼多的空地。
其實丈量土地,四天就已經完成了。
上等田肯定要優先給鳳陽縣的百姓。
可把所有鳳陽縣的百姓都分了之後,朱慈烺才發現。
上等田居然還沒分完。
隻能就分給那些投降的流民了。
朱慈烺望著麵前這些荒田,歎了口氣。
哪怕是中都,百姓流失也非常嚴重。
否則的話不可能分都分不完。
“既然分不完,就空著。”朱慈烺道。
“殿下,分不完就給其他人多分點,為啥要空著。”曹彰有些不理解的問道。
“給他們分一畝,交兩成稅,或許沒什麼負擔,但如果給他們十畝地,他們要交的還是兩成稅,二百畝也是兩成。”
朱慈烺後麵的話雖然沒說,但曹彰已然懂了。
對於百姓來說,地多了反而不是好事!
多了,他們就要繳納更多的稅糧。
按照人口計算,是最好的。
一個人一畝地,家裡有幾口就給幾畝。
這樣家裡不會因為地少吃不上飯,也不會因為地太多就交不上稅糧。
隨後,朱慈烺為了防止以後的土地兼並,把所有的土地收歸國有。
沒錯,如今鳳陽的所有土地。
都收歸到了中都的戶部。
稅糧,就是百姓們的租金。
租期七十年,時間到了,就會回歸大明。
一開始,所有的百姓聽到這樣的話之後,都是不滿意的。
因為古代人對於傳宗接代都非常看重。
所以他們肯定有後代。
他們很擔心,自己的後代繼承不了自己的土地。
朱慈烺親自下場,跟這幫百姓解釋了起來。
土地的所有權給他們,遲早也會被有錢有勢的人給吞並。
但如果土地名義上是大明的,誰敢吞並?
而且七十年,在這個年代,平均年齡四五十歲,七十歲早就已經死了,誰還在乎?
至於後代的土地,但凡是大明子民,都擁有七十年的土地租用權。
這些土地,隻能用來種植。
想要商用,或者有其他用途,還必須要給戶部打報告。
確定了用途之後才能批準下去。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解釋和宣傳,百姓們漸漸也就明白了。
朱慈烺那句話說得倒是非常有道理。
七十年之後,骨頭說不定都沒了。
在這個亂世,普通百姓能活到五十歲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