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乾也在這次大會上露麵了,也是他第一次在如此重要的場合露麵。
來的很多老總,早就對他隻聞其名不見其人,結果發現年輕的過分。
楊乾總感覺係統給的天地靈根沒什麼感覺,其實一直在默默改造他的身體,讓其變得更加具有活力。
原本35歲的他,已經不算年輕了,加上長期打工,臉上的滄桑早就掩蓋不住。
可現在雖說比不上18歲的小夥子,但看上去絕對不像是超過30歲的人。
隻是這種改變非常緩慢,公司的人經常見他,所以才沒有明顯的感覺。
他也就在開會前露了一麵,表示對這些汽車和零配件企業的重視,大會具體工作將由柴明亮具體負責。
市場部文備和技術部曾舟負責協助。
如果換做以前,這樣的做法很不禮貌,畢竟人家來的要麼是公司總裁,要麼就是公司創始人,就連華威的任總都親自過來了。
天權技術公司派遣部門主管負責,身份地位上就不對等。
但大家都沒有意見,原因就是天權技術公司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了,在資本的世界,資本就是話語權。
體量達到天權技術公司這個級彆,哪怕是部門主管,也有資格和這些企業的總裁或創始人平起平坐。
就像華威的餘大嘴,說到底不過是高級打工仔,但就能和其他企業的老總平起平坐。
誰也不會說餘大嘴的地位和他們不對等。
整個大會總體上比較順利,隻是在收取服務費上有人有意見。
根據運營部拿出的收費方案,搭載天權智駕係統的汽車按照車輛銷售價格的10收一次性服務費。
未來三年將不再收取任何服務費,但三年後,每年按照當初汽車購買價格收取1的服務費。
提供的服務自然不隻是智能駕駛,還包括非智駕控製係統,這每年1的收費,不是收取智駕服務費,而是收取全車係統使用費。
如果不繳納,智駕係統依然可以使用,但想要隨心如意操控汽車裡麵的所有設備,就不行了。
有汽車廠商覺得一次性收費10太貴了,於是想要使用自己的非智駕控製係統,這樣隻需要支付7的一次性服務費。
天權技術公司自然不會同意,一次性收費10不容更改。
但也做了妥協,三年後如果用戶不願意支付1的服務費,車企可以提供給用戶替代解決方案。
至於他們會不會向用戶收費,就不是天權技術公司管得了的。
而且天權技術公司也有自信,認為消費者最終還是會選擇購買他們的服務。
因為這1的服務費裡麵,包含智能數字壓縮服務和智能助手服務,僅僅這兩項智能服務,按照市場價就需要近千元。
在大會結束的時候,楊乾再次露麵。
“這次大會能取得圓滿成功,說明各位還是願意合作,將國內汽車產業做大做強,這是好事。
但各位也清楚,我們的智駕係統是開放合作的,這意味著國外車企如果想要和我們合作,我們也不會拒絕。
好在他們還沒有聯係我,給你們一些發展時間,希望你們能夠抓住。”
這次參會的車企,其實也發現了這一點,隻有國內的車企來了,國外的車企並沒有來。
本以為是天權技術公司刻意安排的,沒想到竟然是被國外車企忽視了。
原因並不複雜,一是他們過於驕傲,認為這個非汽車企業做的智駕係統並不靠譜。
就像華威明明在智駕和關鍵零部件領域做得很出色,但國外很多車企並沒有選擇第一時間合作,而是選擇和國內新勢力合作。
二是他們的反應機製比較緩慢,這也是他們在新能源汽車上逐漸落伍的原因。
其實新能源汽車起步都差不多,甚至他們更早一些,就是傳統汽車企業體製臃腫,舍不得到手的利益,投入猶猶豫豫。
國內新能源汽車基本都是孤注一擲,因為本來他們手裡就沒有多少利益,不存在瞻前顧後的情況。
但他們遲早會反應過來,特彆是發現搭載天權智駕係統的汽車嚴重擠壓他們的市場,他們就沒有選擇,隻能加入。
楊乾隻是提點了一句,並沒有深入講,大家都是人精,事情不用講的太明白。
而是轉頭說道:“這次我還有一個商業秘密給大家分享,讓大家提前做好準備。”
見此,所有人停下了對剛才那番話的沉思,聚精會神豎起耳朵。
能被楊乾分享的商業秘密,必然重大。
“大家應該有所耳聞,我們天權技術公司準備投資10萬億元進入實體製造領域。”
聽到這裡,幾乎所有人都微微點頭,表示知道這個事情,隻是大家都不知道他們要搞什麼。
因為做什麼行業,也用不著投資10萬億元,也有人認為是胡鬨,之後就沒關注過。
楊乾掃了一圈眾人,目光在國內幾家做汽車電池的企業老總身上停頓了一下。
這才說道:“我們這個投資計劃規模龐大,涉及的產業眾多,但一般不會做彆人做過的產業,除非能拿出顛覆性的產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