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著下巴,李塵楓開始轉動腦筋好好思考起來。隻見他腦子轉了兩圈後,眼睛突然一亮。
“咦……有了!”
李塵楓突然意識到,其實他辦軍校培訓軍官的想法並沒有錯,錯的隻是他用錯了辦法。
從實際出發,他不該學蔣校長,而是應該學毛偉人!
因為學蔣校長的模式,首先必須有一個穩固地盤。其次是有時間,可以精挑細選學員。
然後係統培養。
可問題是,現在大唐根本沒有一個穩固的地盤。影響力也十分有限,無法招募優質學員。
更彆提慢慢培養了。
所以蔣校長的模式不適合他,他應該學毛偉人。學毛偉人當年,培養邊區遊擊乾部的做法。
當年倭寇肆虐,毛偉人隻能以遊擊戰打擊倭寇。
而遊擊戰需要不停的轉移,很難在某個地方紮根。所以就誕生了,許多的遊擊兵工廠,遊擊被服廠,遊擊醫院,以及遊擊軍校。
其中遊擊軍校,就是在不停的遊擊和轉移中。培訓出了一大批的基層軍官,和民兵隊長。
這些遊擊軍校的學員,同樣大多都不識字。
因為這些學員,都是從基層部隊和民兵中選拔的。他們中的大部分,也都是農民出身。
可遊擊軍校,就是把這群農民給培訓成了合格的軍官。
其秘訣就是精簡課程,一切從實際出發。省略理論課程,隻教學員麵對敵人時應該怎麼打。
並把複雜的戰術,編成了一個個的順口溜。
例如遊擊戰,十六字秘訣。
這樣,那些遊擊軍校,才能在一次次的轉移中,隻用很短的時間,就能培訓出一名軍官。不斷的為部隊和地方,輸送基層指揮人才。
這種模式,無疑十分契合大唐目前的實際狀況。
雖然這種培訓模式下出來的軍官,指揮能力有限。可是優點在於速成啊,花費的時間少。
而這個時候,李塵楓要的就是有基礎指揮能力的基層軍官。
至於其他太長遠的事情,那就等以後有了穩固的地盤再說。
想到這裡,李塵楓便改變了自己的教學模式。開始借鑒那些遊擊軍校,一切從實際出發。
將所有不必要的課程,通通減掉。
不過識字,還是必須要識的。
可這種小事,李塵楓不打算親自去教了。
稍微一想,李塵楓就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何如風。
何如風,上次招聘會招募到的,唯一一個正統讀書人。李塵楓還給他封了好幾個,聽起來十分高大上,但卻毛用沒有的頭銜。
雖然頂著很多頭銜,但李塵楓給他安排的工作,也隻是一個寫寫記記的,普通文書而已。
所以乾脆讓何如風,來教這些軍校學員識字。順便還可以辦一個識字班,教教其他人。
大唐皇朝雖然隻是一個草台班子,可也不能一直文盲下去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