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中,董承等叛將伏誅後,司馬鏡麵色陰沉,心中的怒火仍在熊熊燃燒。他目光冷峻,決然下令:“董承謀逆,凡與其家族有牽連且參與叛亂者,一律斬殺,無論男女老幼,絕不留情!羽林軍速速行動,務必將這些亂臣賊子全部清除,以正國法,以儆效尤!”
羽林軍如潮水般湧出,迅速撲向那些被認定與董承家族一同參與叛亂的家族。一時間,洛陽城中人心惶惶,恐懼籠罩著每一個角落。
那些被卷入叛亂的家族在羽林軍的包圍下,絕望地哭喊著,但司馬鏡的決心已定,無人能改變這殘酷的命運……。
血腥的殺戮在城中展開,刀劍揮舞,生命如草芥般被輕易收割。司馬鏡以鐵腕手段向世人展示了他對叛亂的零容忍,也讓整個洛陽城沉浸在一片悲哀與恐懼之中。
洛陽城,皇宮。
皇宮之中,皇帝劉協獨坐殿內,身形微微顫抖。董承等家族被司馬鏡無情剿滅的消息如重錘般砸在他的心頭,無儘的不安與恐慌在心中蔓延。
劉協的臉色蒼白如紙,眼神中滿是驚恐與憂慮。他深知自己與董承的《衣帶詔》事件有牽連,如今董承等人的悲慘下場,讓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命運。
他的雙手緊緊握拳,卻又無力地鬆開。心中的恐懼如影隨形,讓他坐立難安。劉協在心中不斷思索著應對之策,然而在司馬鏡的強大威勢下,他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和無助。
宮殿內的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劉協的每一次呼吸都帶著深深的不安。他不知道司馬鏡接下來會對他采取怎樣的行動,這種未知的恐懼如沉重的枷鎖,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劉協思緒如亂麻般糾纏。他回想起曾經對董承等人寄予的厚望,那《衣帶詔》承載著他對自由與尊嚴的渴望,如今卻成了催命符。他懊悔自己的莽撞,卻也深知在這權臣當道的亂世,自己的反抗是多麼無力。
劉協站起身來,腳步虛浮地在宮殿中踱步。他望向窗外,那曾經屬於他的江山如今卻被司馬鏡牢牢掌控。
他恨自己的軟弱,恨命運的不公。但此刻,他更擔心的是司馬鏡的下一步行動。
————————————————————————————————
皇宮大殿之上,皇帝劉協倉皇地坐在龍椅上,內心滿是不安。他的眼神遊離不定,雙手緊緊抓住龍椅的扶手,仿佛那是他在這波濤洶湧的局勢中唯一的依靠。
朝堂之上,司馬鏡麵色冷峻,目光如炬地掃過群臣。“董承等逆賊,竟散播瘟疫,致使無數百姓受苦,此等惡行,天理難容。
今已將其伏誅,然餘孽未清,吾等當齊心協力,守護這朝堂安穩,若有二心者,定不輕饒。”眾大臣噤若寒蟬,心中各有盤算。有的大臣畏懼司馬鏡的權勢,選擇依附他;而有的大臣則心係朝廷,暗中謀劃著如何幫助皇帝。
司馬鏡深知自己雖大權在握,但也並非毫無顧慮。其他諸侯對他獨攬朝政心懷不滿,隨時可能聯合起來對抗他。而朝中大臣們也並非全都順從,那些心係朝廷正統的人,或許正在等待時機反抗他的統治。他明白,自己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稍有差池便可能陷入困境。
朝中大臣們聽聞董承家族被滅,紛紛人心惶惶。自《衣帶詔》事件後,劉協深知自己力量薄弱,再不敢有反抗之心,每日在恐懼與無奈中度過。在司馬鏡的高壓統治下,那些原本支持劉協的大臣們,雖心有不甘,卻也不敢輕舉妄動。
劉協想到自己連心愛的女人董貴妃都保護不了,心中更是悲痛欲絕。他回憶起董貴妃的溫柔與善良,她在這冰冷的宮廷中曾給予自己為數不多的溫暖。
然而,在司馬鏡的強權之下,他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董貴妃被奪走生命,自己卻無能為力。
劉協的拳頭再次握緊,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卻感覺不到一絲疼痛。他恨自己的軟弱,恨自己不能保護自己所愛的人。可如今,他連反抗的勇氣都已喪失,隻能在這如牢籠般的皇宮中,默默承受著命運的安排。
一段時間後,皇城司的急報如雪花般紛紛傳來,每一則消息都似巨石投入湖麵,在這動蕩的天下掀起層層波瀾。
其一,劉虞之死,震驚四方。袁紹野心勃勃,妄圖稱霸天下,久聞劉虞素有仁德之名,便欲擁立他稱帝,以此增強自己的勢力。然而,劉虞對漢室忠心耿耿,堅決不從袁紹這大逆不道之提議。
公孫瓚一直對劉虞虎視眈眈。他見袁紹擁立劉虞不成,便心生毒計,暗中散播謠言,稱劉虞欲稱帝。
一時間,謠言四起,人心惶惶。公孫瓚趁機以阻止劉虞稱帝之名,親率大軍殺向劉虞。
劉虞悲憤交加,欲辯無力。最終,在公孫瓚的重兵圍困下,劉虞含恨而亡。公孫瓚順利鏟除了這個障礙,進而統治幽州……
其二,吳郡起戰事。曹操因孫策占江東而不安,率軍攻吳郡。孫策勇猛,率部與曹操軍激烈交鋒,雙方僵持不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