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師長大人的解讀實在蘊含深意!”穿耳上前一步,一副明悟了的樣子,說道:“這「不學禮,無以立」,常人皆如恢師兄所釋,人須習得禮法,方能在世間安身立命。”
“但師長大人的說法卻從另一個角度提醒我們,這「禮」的背後是一種秩序,一種強者對弱者的規訓引導。若有人違背了這種秩序,破壞了應有的尊重之禮,那便會受到懲罰,師長是在以一種詼諧的方式告誡我等要敬守學問傳承中的秩序,對嗎?”
說完,兩隻明亮清澈的大眼睛滿是期待的看著顧綾雪。
“穿耳,你能有有此領悟,實乃難得。”顧綾雪看著眼前這個已經十歲了的孩子,心中滿是感慨。
果然,年紀小接受新思想的速度就是快啊~
不過,顧綾雪也不想真的完全帶歪小朋友,所以,就見她靠在椅背上,看著眼前的這兩位弟子,語重心長的開口道:“你們可知,為何陛下當年沒有選擇儒家思想作為主要的治國思想呢?”
恢微微皺眉,思索了片刻後,回答道:“師長大人,弟子聽聞儒家講究仁政,且禮教條文過於繁冗,於國事治理多有不便。加之六國舊地人心不穩,各方勢力暗流湧動,始皇陛下需要的是一種能速聚權勢、強化集權之道,而此道,便是法家。”
顧綾雪點了點頭,“這隻是其中一點。”
“其二,儒家之道,尊古崇先,然陛下卻以為,當以現世實情為重。譬如,統一天下是新事物,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而這些,都是不符合尊古的儒家理念的。”
“其三,加上儒家思想目前還未真正形成一種統一體係,不同的儒家學派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以及相互矛盾的地方,陛下覺得儒家思想過於混亂,應該挑選其中有用的部分,加以利用。”
“最後便是分封製殘餘觀念與郡縣製背道而馳。”
說著,顧綾雪起身站了起來,輕輕拍了拍兩人的肩膀,又走到了窗邊,望著窗外的落葉,意味深長的說道:“總體上,儒家思想倡導的確實是想通過倫理規範來引導官民行為。”
“對於底層百姓而言,是教導他們要懂得孝順、忠誠等品德,讓他們在民間中有一定的行為準則。”
第(1/3)頁
第(2/3)頁
“對於貴族,也要求他們踐行仁政,恤民之疾苦。”
“目的是使道德自覺遍於天下,進而達成長治久安。”
“此念雖善,也確實有諸多積極意義,但是啊,也存在不少弊端!”
顧綾雪轉身看著二人,神色嚴肅的教導道:“首先,秦國在統一六國之前,以法家思想為綱,鼓勵耕戰、勇於變革,從而迅速崛起於諸侯之間。”
“但儒家等級觀念強調的是既定的秩序和規範,恐使人們過於注重等級尊卑,不敢提出新的思想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