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武漢會戰一旦結束,那麼之前傳言鬼子20個師團將在攻占武漢後調入華北派遣軍作戰序列,這就成了冀東諸人心中沉甸甸的石頭。
同樣在10月12日這天,鬼子共有100餘艘艦艇,60多架飛機,合共7萬多人的兵力在廣東大亞灣登陸,開始實施廣州攻略,這更讓是在冀東眾人心頭重重的砸入一顆釘子。
隨後又得到消息——鬼子第21師團一部不知什麼時候抵達了天津,忽然對冀中進行掃蕩,冀中遊擊軍潰散。
於是兩天後,在鄧國主持的豐潤九間房會議上,冀東起義軍大多數人認為,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八路軍4縱和抗聯(冀東起義部隊)應該儘快西撤,尤其必須趕在鬼子攻下武漢前全體西撤進晉察冀根據地。
會議隻同意留下蘇眉、陳全、包森、單德貴和趙立鄴等同誌率500多人,外加600多傷員留下,繼續堅持鬥爭。
隻是在唐亮一力堅持下,總算將留下兵力(含傷員)增加到2000人。
對此,冀東主要領導人中隻有李雲昌堅持自己的意見,但是他已經成為少數派,隻有起義軍首領洪麟閣同意他的觀點。
而第四縱隊則隻有唐亮繼續扯著嗓子喊要留下。
對此唐亮和李雲昌隻好說:
“我服從組織決定,但是保留自己的意見。”
至此,西撤意見為絕大多數第四縱隊及冀東起義軍首領所同意,八路軍總部眼看最清楚一線的主要領導人都已讚成,便隻得同意。
10月15日,河北省委、鄧國聯合致電總部表示,當時的情況已經屬於“萬不得已”,他們也不忍心撤,至此,西撤決定最終通過。
就在正式同意西撤之日,第120師第359旅第717團在明堡設伏,全殲鬼子運輸大隊100餘人。
10月中旬以後,進占晉察冀根據地中心區之鬼子,已陷入被動困守。
對西撤的第四縱隊和冀東起義軍而言,原本擔心撤回晉察冀根據地將再度麵臨鬼子大軍堵截掃蕩的擔心一掃而空。
“西撤回晉察冀根據地去!”
此刻成為了大多數冀東起義軍的共識。
於是第四縱隊發給八路軍總部的電報提出,如果不西撤,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一、需向冀東派來第11支隊,再加兩個團,加強兵力。二、派來軍政乾部14人,團級乾部12人,還要再派營級乾部35人和連級乾部100人。三、再運來一批彈藥,主要是手榴彈。”
因為起義部隊魚龍混雜,需要改造;起義部隊也缺少武器彈藥,這樣的要求不能說不合理,但是在整個華北的八路軍都在積極為晉察冀根據地打破掃蕩,需集中有限的軍事資源打破敵人掃蕩企圖之際,第四縱隊和冀東起義軍的請求很難滿足。
又是兩天之後,北方局來電,表示隻能給幾名團營級乾部,其餘的困難隻能第四縱隊和冀東起義軍自己解決。
此次電報一改以前的“萬不得已”情況下可以撤退的意見,表示不同意大部隊全部轉移,最多可以轉移一萬人,大部隊必須留在冀東堅持鬥爭——這倒與看了曆史答案的唐亮的“建議”是一致的。
可是電報發來的時候,部隊已經在西撤的路上。
“唉,他們這麼多人,都這麼擠著一條山路撤退,這是要出大事的。”
喜歡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請大家收藏: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