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原曆史上大明的完蛋是因為內部各種操蛋事太多引起的並發症,南京失陷之前江北全丟,史可法都殉國了,這時按理說強揪著一個並無多少實權的魏國公徐文爵罵,好像也沒多大意義。
但是,高務實依舊十分鄙薄此人,大明養你們徐家在南京當了兩百多年的土皇帝,南京失陷時你作為徐家話事人,即便拿不出任何挽救危亡的手段,至少也應該有一死報君恩的堅定,結果就這?養你還不如養條狗,狗都比你有誌氣。
因為這個關係,雖然原曆史上的徐弘基好像沒什麼大問題,但高務實成見在先,覺得此公教子如此,自己想必也強不到哪去,隻是生逢其時,沒碰上生死考驗罷了。
書歸正傳。皇帝車駕緩緩駛入孝陵,陵園內早已是莊嚴肅穆。陵園的入口處,是一座巨大的石牌坊,上麵刻著“孝陵”兩個大字,蒼勁有力。牌坊之後,是一條長長的神道,兩側排列著石人石獸,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到了這裡,聖駕駐蹕,皇帝在高務實、徐弘基的攙扶下下了車來,與陪駕眾臣按照次序魚貫而入。相應的一些繁瑣禮儀,此處按下不表。
等君臣就位,儀式正式開始。禮部尚書於慎行再次充當司儀,高聲宣讀祭禮流程。他雖然年邁,但因為皇陵修建之時就考慮到了收音問題,此刻卻也顯得聲音洪亮,一句句話都回蕩在廣場上空。
首先是奏樂獻舞,各類相應曲目聲震四野,響徹雲霄。樂師們演奏得鏗鏘有力,展現了大明朝的繁榮昌盛。
隨後,朱翊鈞在高務實與徐弘基的引導下,緩緩走向祭台。他手持祭文,麵向太祖陵寢,心中默念著……大概是對太祖的敬仰與感激之類的話。當他正式宣讀祭文時,全場靜默,隻聽得見他的聲音在廣場上空回蕩。
“朕以涼薄,得承大統,禦極以來,夙夜勤謹,唯恐祖宗英明受損,百姓生計維艱。今親至孝陵,秉虔誠之心,恭祭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之靈。
太祖皇帝開創肇始,奠萬世之基,功高蓋世,德被四海。朕承太祖之遺訓,禦極天下已三十載,夙興夜寐,矢誌不渝,文治武功,皆有所成。”
“朕聞安邦以文,因之開海通商,故萬國來朝,物產豐饒;勸課農桑,故百姓安樂,五穀豐登;扶植工商,故百業興旺,國庫充盈;改革驛路,故萬道順暢,信息通達。此皆太祖皇帝之遺澤,亦朕辛勤恭謹之所報也。”
“又聞定國在武,因之收複安南,南疆重歸版圖;北定蒙古,草原得以安寧;痛擊倭寇,海疆再無烽煙;光複西域,胡虜不敢正視;接納朝鮮,天朝之所威光!此皆太祖蓋世武功之所承,亦朕繼往開來之所報也。”
“朕知今日功成,皆賴祖宗庇佑,群臣輔佐,百姓擁戴。故於今日清明,率百官拜謁孝陵,緬太祖皇帝之功德,告列祖列宗之英靈,彰大明之國威,勵後世之兒孫。
願朕子孫,勿忘祖宗創業之艱難;願朕臣工,勿忘讀書習武之本念;願朕百姓,勿忘巍巍華夏之正朔!念茲在茲,殷之切之,其言其心,俱在此中。”
祭文宣讀完畢,朱翊鈞將祭文放在祭壇上的火盆中焚燒,象征著將他的祭言傳遞給太祖皇帝的在天之靈。隨後,他再次跪拜,全場的文武百官和士兵也跟著跪拜,場麵莊嚴肅穆,令人動容。接著,是獻牲、焚香、敬酒等儀式,每一步都嚴格按照禮製進行,無一不體現出這場拜謁孝陵儀式的重大政治意涵。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