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最後幾天,傑倫來探班了。
因為《頭文字d》上映了。
傑倫經過這一次《頭文字d》的拍攝洗禮,他對電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片場時,他跟李元青能夠交流的內容變得更多了。
“元青,你好像不是很喜歡刺激一點的活動,我看你在新聞上的表現都特彆沉穩。其實你可以選擇諸如賽車等活動,放鬆身心特彆有效!”
“其實我玩過跳傘,隻不過我沒有對外展示,我覺得演員還是得在大眾麵前維持一點神秘感,他們不能把我們的信息、性格、愛好都摸得一清二楚,曝光度太大,即便我演的再投入,觀眾還是會感覺出戲。”
後來的鄧超就是這樣,明明也是金爵影帝、金雞影帝,但他後來不管演什麼都讓人出戲,就是因為綜藝接太多,曝光度太大。
“這就是你們學院派的理論嗎?”
傑倫這段時間也在研究表演和導演。
他腦中的那個故事越來越完整,一旦機會成熟,他就會將其拍出來。
“元青,好幾年前我曾跟你說過,我腦中有個故事想要拍出來。現在這個故事在我腦海中越來越清晰,我想拍一個鋼琴家,類似這種,因為小時候學鋼琴嘛,一路走來,我覺得有很多好的故事在裡麵,從主角的開始到最後,他成為一個鋼琴家。”
音樂占傑倫生活的比重太大,哪怕寫個故事也是跟音樂息息相關。
“你演的《爆裂鼓手》雖然也是個音樂家的成長,但我感覺很壓抑,我不喜歡在那段歲月裡加入這麼灰暗的經曆。”
“那你可以加一點愛情元素,用感情來衝淡你認為不好的經曆。”
“實話實說,我也是這麼想的,愛情肯定必不可少,可僅僅是簡單的愛情我覺得不夠浪漫。”
看著傑倫幾句話還沒說完就陷入沉思的樣子,李元青才明白《不能說的秘密》真的是傑倫一點一點扣出來的,付出了太多心血以至於像個小執念。
為了不讓傑倫又陷進故事的思考中,李元青隻好帶著他在片場轉悠,跟他講著當導演、製片人需要的注意事項。
傑倫聽的很仔細。
“華國導演就是什麼都要管,如果接受不了這種管家婆式的拍攝,那就必須要配一個乃至多個合格的製片人,又或者安排幾個副導演幫你,他們的存在能幫你輕鬆許多。”
“我應該不會像你這樣拍攝大製作,我確實沒有你這樣的專業能力。”
當天晚上,傑倫就邀請李元青在香江觀看了《頭文字d》
狗仔避無可避,乾脆不管了。
傑倫其實更想通過李元青的評價清楚自己到底演的怎麼樣。
在接受采訪時,《頭文字d》劇組裡,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其實都是捧著傑倫,哪怕真是批評也是模棱兩可。
“傑倫隻是演的不錯,但不是演技不錯。”
明明是在批評,但也不敢說的太直白。
劇組裡傑倫知名度最高,粉絲最多。
得罪他?不僅傑倫粉絲要罵你,片方老板也不開心,畢竟傑倫就是大老板點名要他演的,否定傑倫基本就是在說大老板眼光不行,哪個演員有這麼蠢?
所以,傑倫基本聽不到負麵的話語。
全都是。
“你好棒!演的不錯!有進步!”
諸如此類。
傑倫有點飄,他本身也是音樂天才,下意識認為自己也是表演天才,可看著成片裡自己的表現,感覺蠻到位的,但在細節方麵似乎又跟其他演員相差很大。
割裂的感覺讓他迫切想要找到答案,目前也就李元青或許能對他說點真話。
“說你演得好,我說不出口,你自己也不信。為什麼你自己會感覺在電影中你的存在並沒有偏離電影基調,隻是演繹方式會和彆人格格不入。歸根究底,你不是在演藤原拓海,你是在演你自己。”
傑倫沒經曆正兒八經的表演訓練,能在鏡頭麵前表現得如此“獨立且完整的人格”,完全就是因為這個“人格”就是他的日常人格,不需要切換,展示自己就好。
“那你覺得我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演技?”
“兩條路。第一條就是踏踏實實從基本功練起,從解放天性一點點學起,再到舞台上磨礪自己,最後要在鏡頭麵前克服自身的表達欲,完成角色對自己的重塑,這樣你才能演什麼像什麼,而不是像什麼演什麼。”
“第二條完全看運氣、天賦,那就是找大導演慢慢調教慢慢磨。最典型的就是張嫚玉和鞏俐。張嫚玉靠王家衛一點點磨,把她折磨到崩潰,有一天她開竅了,於是就會演戲了。鞏俐是本身就有天賦,在張一謀的調教下拔高了上限,從此以後她所遇到的角色都可以輕鬆駕馭。”
“第一條路才是正途,第二條路沒幾個人走得通。”
傑倫有些不死心。
“第二條路能跟我再講清楚一點嗎?”
李元青搖搖頭。
“第二條路你走不通的。”
“為什麼?我可以去求大導演慢慢教我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